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二)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胡羊代替了马匹得以安睡,遥远的北方尽头与天相连。
再次看到苏武手持汉朝的符节,可以想象那遗留在山前的老者在哭泣。

注释

胡羊:指北方游牧民族的畜生,这里象征和平。
代马:代替战马,表示边境安宁。
穷发:极远的荒原,指北方边疆。
共一天:形容地势高远,仿佛与天相接。
子卿:苏武的字,此处代指他。
持汉节:手持代表汉朝的使节,象征忠诚。
遗老:流落在外的老人,可能指苏武的同伴或当地居民。
泣山前:在山前哭泣,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哀伤。

鉴赏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洞察。"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中的“胡羊”指的是契丹族使用的胡羊毛制成的毡靴,这里以此象征北方民族的生活方式。"代马"则暗示了边塞地区的人们将胡羊皮作为替代品,可能是因为战乱或贫困无法获得马匹。这两句表面上描绘了一种生存状态,实则透露出战争与动荡带来的民生之艰辛。诗人通过这种平实的语言,传达了对边疆人民命运的关怀和同情。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中的“子卿”很可能指的是某位官员或将领,“持汉节”则意味着他手握重权,能够代表中央王朝行使职权。然而,这位人物之所以能在边疆拥有这样的地位,是因为战乱和变迁,历史的无常让人感慨。"遥知遗老泣山前"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经历了动荡岁月、依然守望在山前的老者深深的同情。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对整个时代悲剧的反思。诗人通过这种设想,传递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英雄末路的无奈。

苏轼在这两句中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人类苦难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边疆地区战争与和平的关切。他的诗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三)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鴃舌问三苏。

那知老病浑无用,欲向君王乞镜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四)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卧病弥月,闻垂云花开,顺阇黎以诗见招,次韵答之

道人心似水,不碍照花妍。

宴座春强半,清阴月屡迁。

平生无起灭,一念有陈鲜。

袅袅风枝举,离离日萼蔫。

病吟终少味,老醉不成颠。

向必遨头出,湖中有散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雪后,便欲与同僚寻春,一病弥月,杂花都尽,独牡丹在尔,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诗见赠,次韵答之

残花怨久病,剩雨泣馀妍。

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

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

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

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

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