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其四)

始忆庚寅降屈原,旋看蜡凤戏僧虔。

随翁万里心如铁,此子何劳为买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我开始想起在庚寅年降生的屈原,
接着看到蜡烛凤凰在僧侣间嬉戏。

注释

庚寅:指庚寅年,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因忧国忧民投江自尽。
蜡凤:用蜡烛制作的凤凰,可能象征吉祥或某种仪式。
僧虔:僧人,这里可能指代某个有禅意的场景。
随翁:跟随老翁,翁可能指代诗人的父亲或者长辈。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这里可能象征人生的长途跋涉。
心如铁:意志坚定,形容人的心境坚韧不拔。
何劳:何必劳烦,表示没有必要做某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个人记忆与情感的诗句,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诗人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自己坚定不移的心志和对远方亲友深厚的情谊。

"始忆庚寅降屈原"一句,以“庚寅”年为时间标记,指的是某一年份,而“降屈原”则是指苏轼被贬官至岭南的经历。屈原,是古代楚国贤臣屈原被流放之地,后成为古人赋予政治不遇、遭受打击的象征。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哀愁。

"旋看蜡凤戏僧虔"一句,则是说诗人很快就转移了注意力,去观赏到处可见的蜡烛形状如凤凰展翅的奇景,以及僧人的虔轩(即禅房)。这里“蜡凤”和“戏僧虔”,构成了鲜明对比,一方面是世俗生活中的乐趣,另一方面则是宗教修行的宁静。

"随翁万里心如铁"一句,“随翁”指的是诗人自己,“万里”形容距离之远,“心如铁”则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不移,如同铁一般不可摧毁。这句话传递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决绝。

"此子何劳为买田"一句,“此子”指的是诗中的另一位人物,可能是诗人所托付之人,而“何劳为买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朋友或亲人的关心和担忧,认为对方无需为获取土地而劳碌。

整体来看,这几句话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远方亲友情谊的表达,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生活、友情以及个人理想追求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卧病弥月,闻垂云花开,顺阇黎以诗见招,次韵答之

道人心似水,不碍照花妍。

宴座春强半,清阴月屡迁。

平生无起灭,一念有陈鲜。

袅袅风枝举,离离日萼蔫。

病吟终少味,老醉不成颠。

向必遨头出,湖中有散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雪后,便欲与同僚寻春,一病弥月,杂花都尽,独牡丹在尔,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诗见赠,次韵答之

残花怨久病,剩雨泣馀妍。

不见双旌出,空令九陌迁。

知君苦寂寞,妙语嚼芳鲜。

浅紫从争发,浮红任蚤蔫。

天葩尚青萼,国色待华颠。

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一)

仲君岂弟多学,王子清修寡言。

病后空惊鹤瘦,时来或作鹏骞。

形式: 六言诗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其二)

海角烦君远访,江源与我同来。

剩作数诗相送,莫教万里空回。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