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的所见所感和内心的思考。开篇“天与之愚竟不移,经年兀兀槿花篱”写出了自然界的不变与岁月流逝的对比,"经年兀兀"形容时间的缓慢而又不断,"槿花篱"则是春天常见的景象,但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
接着“拙于生事可无粥,工乃穷人赖有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擅长,对物质生活的简朴,以及作为穷人的他只能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希望。这里的“粥”可能指的是最基本的生计,而“工乃穷人赖有诗”则表明诗歌对于诗人来说是精神上的依靠。
然后“只恁么休身是客,知何以故鬓成丝”写出了诗人的漂泊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只恁么"是一种语气词,用来表达一种叹息的情绪,而“休身是客”则明确指出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知何以故鬓成丝"则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一种无力感慨。
最后,“寒欺雪屋青灯夜,六十犹痴始是痴”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景象。"寒欺雪屋"可能指的是外面的世界,而“青灯夜”则写出了室内的凄清。"六十犹痴始是痴"则是在感慨自己到了老年依然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诗歌理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诗歌的深刻感悟,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与个人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