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兴(其十)

幽蹊几日不曾来,半是红香半绿苔。

乐事每从忙里过,好花偏向雨中开。

惯贫可使居无竹,高隐共忻山有莱。

投老田庐筋力倦,不才多病两悠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我已有多日未走这条幽静的小径,一半铺满红花,一半覆盖着青苔。
快乐的事情常常在忙碌中悄然流逝,最美的花朵总是在雨中悄然绽放。
习惯了贫穷,即使家中没有竹子也无妨,能与高山隐士共享山野菜蔬的清欢。
年老体衰,农田屋舍已无当年精力,我这无能之人疾病缠身,只能悠闲度日。

注释

幽蹊:僻静的小路。
红香:盛开的红花。
绿苔:青苔。
乐事:快乐的事。
忙里过:在忙碌中度过。
好花:美丽的花。
雨中开:在雨中开放。
惯贫:习惯于贫穷。
居无竹:家中没有竹子。
高隐:高洁的隐士。
山有莱:山上有野生的蔬菜。
投老:年老时。
筋力倦:体力疲惫。
不才:无能。
多病:疾病缠身。
悠哉:悠闲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生活的诗人在春天的感受和体验。开篇两句"幽蹊几日不曾来,半是红香半绿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生机,"幽蹊"指的是小路或僻静之处,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泊名利、与世隔绝的情怀。接着"乐事每从忙里过,好花偏向雨中开"则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便是在繁忙和不为人知中,也能找到快乐,而美好的景象往往在雨后展现。

下半首"惯贫可使居无竹,高隐共忻山有莱"继续表现了诗人的淡泊志趣,他习惯了清贫的生活,即便没有竹子也能安然自得。最后两句"投老田庐筋力倦,不才多病两悠哉"则流露出了诗人对年迈体力的感慨和对自己文学成就不足的自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哲学态度。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春日杂兴(其四)

吾生身世信天缘,一死何须较后先。

未怕时逢真太岁,或言寿过古稀年。

穷馀禄料齑百瓮,醉负生涯囊一钱。

又见山林春意思,办随芳草落花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春日杂兴(其九)

花柳村村奈老何,一春门巷断经过。

无绳可系西沈日,有水皆随东逝波。

妄想已空骑鹤梦,劳生亦厌饭牛歌。

正须秉烛游清夜,转眼兰亭旧永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春日杂兴(其二)

残雪初消月正明,茅檐自雨竹窗晴。

肩寒耸耸吟诗骨,肺渴泠泠醉酒羹。

苟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声。

高人合著山岩里,纵有穷愁彻底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春行

藓石阑干一欠伸,垂杨无力不禁颦。

清明此去几何日,燕子未来谁可人。

病起不知双鬓雪,雨中老却一分春。

西山云卧蕨拳紫,待约溪翁饱食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