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锡汝

风雨一樽酒,此怀谁得知。

三春花老后,千里客归时。

浩浩人间事,悠悠身外思。

君能袪物役,林下早相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风雨中独酌一杯酒,这份情怀有谁能理解。
春天的花朵凋谢之后,远方的客人即将踏上归途。
世间纷繁之事众多,身外的思绪悠长无尽。
如果你能摆脱世俗的束缚,我们在山林间早早相约。

注释

风雨:形容天气恶劣或生活中的困难。
一樽酒:一杯酒,象征着孤独或寄托情感。
此怀:指诗人的内心情感。
三春花老:春天过去,花儿凋谢。
千里客:远行的客人。
浩浩人间事:形容世事繁多,复杂。
悠悠身外思:长久而深远的思绪。
物役:指世俗的牵累和束缚。
林下:隐居的山林,象征远离尘世。
相期:约定,相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吴潜的作品,名为《送何锡汝》。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怀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风雨一樽酒,此怀谁得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独自举杯饮酒,心中的思绪无人能懂。这里的“此怀”指的是诗人的深切情感,而“谁得知”则表现了一种孤独和无奈。

"三春花老后,千里客归时。" 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行者对远方家园的渴望。“三春”意味着岁月的更迭,花开花落,而“花老后”则是指花朵凋零,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同时,“千里客归时”表达了诗人作为旅人的感受,渴望回到远方的家乡。

"浩浩人间事,悠悠身外思。"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和内心世界的深度。“浩浩人间事”指的是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而“悠悠身外思”则是说这些事情让人的思绪飘渺,超越了个人范围。

"君能袪物役,林下早相期。"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愿望和对友情的珍视。“君能袪物役”意味着诗人希望朋友能够理解并共鸣,而“林下早相期”则是约定在一片树荫之下,期待着与朋友早日相聚。

整首诗通过风雨、酒、春天的更替以及旅人的归乡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家园深沉的情感,以及对复杂世事的感慨。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送曾阿宜往戍

几年西戍暂归田,又向澄江买去船。

剑阁山峦雄蔽日,昆明池水阔浮天。

故园此际同明月,蛮域明朝隔瘴烟。

此去须期剿胡虏,丈夫勋业在安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郡城晚望

秋老逢天晚,孤城倚碧空。

升沈当此际,怅望与谁同。

远树没归鸟,寒莎泣候虫。

所怀无晤处,弹指向西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其三)

暝色偏宜水色连,横陈好景向尊前。

是人享用无遮月,谁子装褫不染天。

细阅人生幻泡影,了知世事雀螗蝉。

赏心乐事休空掷,邂逅相逢不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其二)

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

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