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城晚望

秋老逢天晚,孤城倚碧空。

升沈当此际,怅望与谁同。

远树没归鸟,寒莎泣候虫。

所怀无晤处,弹指向西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孤寂景象,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漫步于一座偏僻的城堡之中,城墙倚靠着蔚蓝的天空。诗中的“升沈当此际”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随后“怅望与谁同”则更深化了这种情感,表现出诗人渴望有知音相伴却又感到绝望。

接着,“远树没归鸟”和“寒莎泣候虫”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远处的树木已经被晚风吹弯,连鸟儿也找不到归宿;而荒野上的野草(寒莎)似乎也在为即将到来的严冬而泣,候虫则是指那些随着季节变化而鸣叫的昆虫。这些自然景象都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

最后,“所怀无晤处”表明诗人的思念没有具体的寄托之地,这种情感无法倾诉,只能通过“弹指向西风”来宣泄。这里的“弹指”可能是指古人弹奏乐器或击节自慰的动作,借此来抒发内心的情绪。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孤寂情怀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其三)

暝色偏宜水色连,横陈好景向尊前。

是人享用无遮月,谁子装褫不染天。

细阅人生幻泡影,了知世事雀螗蝉。

赏心乐事休空掷,邂逅相逢不偶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其二)

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

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其一)

碧沚堂前瞰水官,只应唤作玉壶看。

颇闻秩秩玳筵展,莫遣匆匆银烛残。

酒付别肠宁怕窄,诗由广舌不忧乾。

老夫孤坐三更月,欲往从之良独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晓儿辈

诸儿怜我太焦熬,我把真机告汝曹。

外白内黄常抱守,出朱入墨任纷挠。

治齐固有曹参逸,理蜀宁无诸葛劳。

毕竟食焉而怠事,天刑人祸恐难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