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负剑出北门,乘桴适东溟。

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

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

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

形式: 古风

翻译

身背宝剑走出北方城门,乘坐木筏驶向东方茫茫大海。
海面上有一只孤鸟飞翔,传说它是天帝女儿的化身。
她因溺水而香消玉殒,留下精卫之名徒然无实。
满腔怨恨只积累了志向,力量微弱终究未能实现填海之愿。
西山的木石已耗尽,那深邃的大壑何时才能填平呢?

注释

负剑:背着剑。
北门:北方的城门。
乘桴:乘坐木筏。
适:前往。
东溟:东海,指广阔的东方海域。
一鸟:一只鸟。
海上:海面上。
飞:飞翔。
云:据说,传说。
帝女:天帝的女儿。
灵:灵魂,此处指化身。
玉颜:美丽的容颜,代指天帝女儿。
溺水:掉入水中淹死。
死:死亡。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神鸟,相传为炎帝之女死后化成,以衔石填海。
空:徒然,白白地。
为名:留下名字。
怨积:积聚的怨恨。
徒有志:只有志向,但未能实现。
力微:力量微弱。
竟:最终,终究。
不成:未能成功。
西山:西方的山。
木石:树木和石头。
尽:用尽,耗尽。
巨壑:深邃的大壑,大坑。
何时:什么时候。
平:填平,平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剑客出门的意境,他手持长剑,心怀壮志,却面对着广阔无垠的大海和高耸的西山。开篇“负剑出北门”与“乘桴适东溟”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剑客离别故土、踏上旅程的情景,其中“北门”与“东溟”构成空间上的对比,显示了剑客行走的方向和他所面临的挑战。

接着,“一鸟海上飞,云是帝女灵”两句,则通过对比手法,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精卫填海的故事。这里的“一鸟”可能指代精卫,这只小鸟在浩瀚的大海之上飞翔,其勇气和决心被赋予了帝女灵的神秘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这只小鸟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然而,“玉颜溺水死,精卫空为名”两句,却又转而描写了悲壮的情景。尽管精卫有着高贵的名号,但最终仍然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其“玉颜”也只能在水中消逝,显示出诗人对于英雄末路的感慨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沉思。

最后,“怨积徒有志,力微竟不成。西山木石尽,巨壑何时平。”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鸿沟的无奈和哀伤。尽管内心充满了对改变世界的渴望,但在面对现实挑战时,却发现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无力回天,西山之高、木石之坚,也只能是诗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整首诗通过剑客与精卫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主义精神的赞颂,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实现困难的感慨和悲哀。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裴将军宅芦管歌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

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祗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捲珠帘列红烛。

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

形式: 古风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

昔时流水至今流,万事皆逐东流去。

此水东流无尽期,水声还似旧来时。

岸花仍自羞红脸,堤柳犹能学翠眉。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罗敷养蚕空耳闻,使君五马今何在?

九月霜天水正寒,故人西去度征鞍。

水底鲤鱼幸无数,愿君别后垂尺素。

形式: 古风

潼关使院怀王七季友

王生今才子,时辈咸所仰。

何当见颜色,终日劳梦想。

驱车到关下,欲往阻河广。

满日徒春华,思君罢心赏。

开门见太华,朝日映高掌。

忽觉莲花峰,别来更如长。

无心顾微禄,有意在独往。

不负林中期,终当出尘网。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

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

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

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

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

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

何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

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鶱。

卷帘见西岳,仙掌明朝暾。

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

各自限官守,何由叙凉温。

离忧不可忘,襟背思树萱。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