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屯田陈丈见寄

老年才到病还催,老病成丛拨不开。

腹冷有时如咽雪,耳虚终日独闻雷。

半生辛苦归三径,万恨销磨向一杯。

赖得竹窗无事处,清风频共故人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年时的身体状况和心境。开篇便道出“老年才到病还催”,显示了诗人对健康的忧虑。接着,“老病成丛拨不开”则形象地表达了疾病缠身难以摆脱的艰难。

“腹冷有时如咽雪,耳虚终日独闻雷”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身体不适的具体感受。诗人将内心的寒冷比喻为吞咽雪花,耳朵的虚弱则让他整日只能听到自己头脑中的“雷声”,这既是对身体状况的写实,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半生辛苦归三径”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艰辛岁月的回顾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三径,意指田园生活,而“万恨销磨向一杯”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饮酒来消解积累多年的忧愁。

最后,“赖得竹窗无事处”表明诗人对于能够拥有一个清静的居所而感到庆幸。竹窗常象征着隐逸和淡泊名利,而“清风频共故人来”,则是对友情的珍视与期待,清风往往象征着纯洁无暇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身体衰败和生活变迁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友谊以及平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池亭小酌得和字

客思都无著,临池一醉歌。

唤春呈物象,移性入天和。

月影碎荆玉,波纹纬蜀罗。

相看尽仙骨,俗态巳无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自咏

俗态共纷纷,吾心谁与论。

几因清夜梦,还见古人魂。

圣域宁无乐,文家别有尊。

此身聊自足,独恐累儿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自解

人生何苦要多才,百虑攒心摘不开。

夜月几曾无梦处,春风只管送愁来。

秃毫强会悠悠事,浮世无过满满杯。

看取秦坑烟焰里,是非同作一抔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阶基

堂前一级似阶墀,无石无砖只旧基。

泥饰顷因年节近,蹋崩唯是客行时。

谁曾罗袜双来上,多谢苍苔久不离。

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