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

终日劳车马,江边款竹扉。

残花春浪阔,小酒故人稀。

戍鼓客帆远,津云夕照微。

何由兄与弟,俱及暮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整日忙碌于车马劳顿,来到江边轻敲竹制的门扉。
春天残花随波浪飘散,独自小酌,老朋友已不多见。
远处戍楼鼓声悠扬,客船渐行渐远,傍晚的渡口,夕阳微弱。
何时兄与弟能一同,在这暮春时节回家团聚。

注释

终日:整天。
劳车马:忙碌于车马。
款:轻敲。
竹扉:竹制门。
残花:凋零的花朵。
春浪阔:春天的江面波浪宽广。
小酒:少量的酒。
故人稀:老朋友少。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客帆:来往的船只。
津云:渡口的云雾。
夕照微:夕阳微弱。
何由:如何能够。
俱:一起。
及:赶上。
暮春:晚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外的感慨与乡愁。开头两句“终日劳车马,江边款竹扉”展示了诗人一天的辛勤劳作和简单的生活场景。这里的“劳车马”表明诗人不仅身心俱疲,而且行程长久;“江边款竹扉”则是诗人在自然中寻找慰藉,竹扉可能是临时搭建的简易住所,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接着,“残花春浪阔,小酒故人稀”这两句转向对春天美好景色的留恋和对旧友的怀念。春天的花虽已凋零,但依然美丽,带给诗人无尽的思绪;而“小酒故人稀”则透露出诗人通过饮酒来消愁,同时也强调了旧友难寻的孤独感。

再下来,“戍鼓客帆远,津云夕照微”两句,则描绘了边塞的萧瑟与旅途上的孤寂。这里的“戍鼓”象征着战争和警报,而“客帆远”则说明诗人身处异乡,心向故土;“津云夕照微”则是对景色的描写,暮色中天边的云彩被余晖所染,显得既美丽又淡薄。

最后,“何由兄与弟,俱及暮春归”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的思念以及想要回到温暖家园的愿望。这里的“何由兄与弟”可能是对亲情的渴望,而“俱及暮春归”则强调了一种普遍的情感——希望在春天结束前回家团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远方、亲情以及故土的深切思念。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江亭晚望

碧江凉冷雁来疏,閒望江云思有馀。

秋馆池亭荷叶歇,野人篱落豆花初。

无愁自得仙翁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自遣

晚树疏蝉起别愁,远人回首忆沧洲。

江连故国无穷恨,日带残云一片秋。

久客转谙时态薄,多情只共酒淹留。

到头生长烟霞者,须向烟霞老始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西峰即事献沈大夫

松竹闲游道路身,衣襟落尽往来尘。

山连谢宅馀霞在,水映琴溪旧浪春。

拂榻从容今有地,酬恩寂寞久无人。

安知不及屠沽者,曾对青萍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别麻氏

晓哭呱呱动四邻,于君我作负心人。

出门便涉东西路,回首初惊枕席尘。

满眼泪珠和语咽,旧窗风月更谁亲。

分离况值花时节,从此东风不似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