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即事献沈大夫

松竹闲游道路身,衣襟落尽往来尘。

山连谢宅馀霞在,水映琴溪旧浪春。

拂榻从容今有地,酬恩寂寞久无人。

安知不及屠沽者,曾对青萍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松竹悠闲漫步在道路上,衣襟上沾满了来往的尘埃。
山峦连接着谢宅,夕阳余晖尚在,琴溪倒映着旧时春水。
如今有一片清静之地可以拂去尘埃,但酬答恩情却长久以来无人陪伴。
谁能料到,我还不如那些屠夫和卖酒人,他们曾对着青萍剑流泪满巾。

注释

松竹: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高洁。
闲游:悠闲地漫步。
衣襟:衣服的边缘。
落尽:完全掉落。
往来:来来往往的人。
尘:灰尘。
谢宅:古代名士谢灵运的住宅,借指高雅之地。
馀霞:傍晚的余晖。
琴溪:以琴声命名的溪流,象征高雅之境。
旧浪春:过去的春天景色。
拂榻:擦拭榻席,表示准备迎接客人。
从容:悠闲自在。
酬恩:报答恩情。
寂寞:孤独,无人陪伴。
屠沽者:屠夫和卖酒人,泛指市井之人。
青萍:宝剑名,这里代指剑。
泪满巾:泪水打湿了手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与淡泊的生活状态,诗人在松竹之间漫步,不受尘俗所累。山水景色融为一体,谢宅的馀霞和琴溪的旧浪春都映照着水面,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拂榻从容今有地"一句中,“拂榻”指的是整理坐具,准备静坐,这里暗示了诗人对心灵安顿之所的追求。而“酬恩寂寞久无人”则表达了一种酬答之情难以寄托的心境,长时间没有找到知音。

最后两句“安知不及屠沽者,曾对青萍泪满巾”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那些平凡劳动者的同情和理解。屠沽者是古代宰杀牲畜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令人同情,而诗人也曾因为这些平凡事物而感慨,至于落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世间冷暖相依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别麻氏

晓哭呱呱动四邻,于君我作负心人。

出门便涉东西路,回首初惊枕席尘。

满眼泪珠和语咽,旧窗风月更谁亲。

分离况值花时节,从此东风不似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抒怀上歙州卢中丞宣州杜侍郎

东来珠履与旌旗,前者登朝亦一时。

竹马迎呼逢稚子,柏台长告见男儿。

花飘舞袖楼相倚,角送归轩客尽随。

独有贱夫怀感激,十年两地负恩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李先辈擢第东归有赠送

金榜前头无是非,平人分得一枝归。

正怜日煖云飘路,何处宴回风满衣?

门掩长淮心更远,渡连芳草马如飞。

茂陵自笑犹多病,空有书斋在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

家有青山近玉京,风流柱史早知名。

园林手植自含绿,霄汉眼看当去程。

处处白云迷驻马,家家红树近流莺。

相逢一宿最高寺,夜夜翠微泉落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