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麻氏

晓哭呱呱动四邻,于君我作负心人。

出门便涉东西路,回首初惊枕席尘。

满眼泪珠和语咽,旧窗风月更谁亲。

分离况值花时节,从此东风不似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清晨啼哭声吵醒了四邻,对我你成了负心人。
出门后我就踏上了东西方向的道路,回头一看,床铺上已积满灰尘。
满眼含泪的话语哽咽,往日窗前的风月还会有谁亲近。
在这个花开的季节我们分离,从此东风再不似春天般温暖。

注释

晓哭:清晨的啼哭声。
呱呱:婴儿的哭声。
负心人:背弃承诺或感情的人。
东西路:象征着分别后的各奔东西。
回首:回头看。
枕席尘:形容生活中的孤独与疏离。
满眼泪珠:极度悲伤的表现。
旧窗风月:过去的美好回忆。
花时节:春天花开的季节,象征美好的时光。
东风:春风,也暗指情感的温暖。
不似春:不再如春天般温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之情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旧爱的深切怀念。首句“晓哭呱呱动四邻”生动地刻画出清晨隔壁传来的啜泣声,透露出家中女子的哀伤与不舍,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立即拉近了读者与诗人情感上的距离。

“于君我作负心人”,这里的“于君”指的是被留下的人物,诗人自称为“负心人”,表达了一种内疚和自责之情。这种矛盾的心境,是离别时常见的情感体验,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揭示。

第三、四句“出门便涉东西路,回首初惊枕席尘”则描绘了诗人离开家园的场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不舍与回忆,一路上的风尘,只是外在世界的冷漠,而内心深处的温暖和痛苦,是无法用尘土来比喻的。

“满眼泪珠和语咽”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刻,内心的哀伤与不忍。这里的“泪珠”代表着难以抑制的情感,而“和语咽”则是这种情感到了无法言说的境地。

最后两句“旧窗风月更谁亲。分离况值花时节,从此东风不似春。”通过对旧日窗前风景的回忆,以及与逝去美好时光的分别,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无尽留恋和哀愁。而“从此东风不似春”则是对未来失去了那份纯净的期待,这种情感上的转变,更深化了离别带来的痛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场离合悲欢,透露出人间最真挚的情感波动,是一首典型的唐代离别诗。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抒怀上歙州卢中丞宣州杜侍郎

东来珠履与旌旗,前者登朝亦一时。

竹马迎呼逢稚子,柏台长告见男儿。

花飘舞袖楼相倚,角送归轩客尽随。

独有贱夫怀感激,十年两地负恩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李先辈擢第东归有赠送

金榜前头无是非,平人分得一枝归。

正怜日煖云飘路,何处宴回风满衣?

门掩长淮心更远,渡连芳草马如飞。

茂陵自笑犹多病,空有书斋在翠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

家有青山近玉京,风流柱史早知名。

园林手植自含绿,霄汉眼看当去程。

处处白云迷驻马,家家红树近流莺。

相逢一宿最高寺,夜夜翠微泉落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杜陵贻杜牧侍御

紫陌尘多不可寻,南溪酒熟一披襟。

山高昼枕石床隐,泉落夜窗烟树深。

白首寻人嗟问计,青云无路觅知音。

唯君怀抱安如水,他日门墙许醉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