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北山

日日思北山,而今北山去。

寄语白莲庵,迎我青松路。

形式: 五言绝句

翻译

每天都在思念北山,如今北山已经远去。
我托话给白莲庵,希望他们在青松路上迎接我。

注释

日日:每天。
思:思念。
北山:指代一个具体的山或者回忆中的地方。
而今:现在。
去:离开。
寄语:传达信息。
白莲庵:可能是一个寺庙或修行的地方。
迎我:迎接我回来。
青松路:长满青松的小路,象征着归途或期望。

鉴赏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宋朝创作的,名为《思北山》。诗中的意境淡远,情感真挚。

“日日思北山”,表达了诗人对北山的日夜思念之情。这里的“思”字,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不仅是单纯的地理位置,更可能是某种精神寄托或故土之情。而“北山”的具体指代,也许超越了地理实体,更像是一种理想的象征。

而在“而今北山去”,诗人表达了即将启程前往北山的心境。这里有着行动与意志的决绝,显示出诗人对内心所向往之地的执着追求。这一行也隐含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味。

“寄语白莲庵”,则是诗人在启程之前,对某个地方或人物的告别。这里的“白莲庵”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标,也可能是一种象征,如同佛教中的“白莲社”,代表清净和超脱。而“寄语”二字,则传达了诗人对所留之地或人的不舍与牵挂。

最后,“迎我青松路”,则描绘了一幅景象:北山的道路上,长满了青翠的松树,好像在欢迎诗人的到来。这里的“青松”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写实,更有着生机勃勃、坚韧不拔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思古

古之士方穷,材行已云贵。

大臣公听采,左右不得蔽。

或从蒿藜间,入据廊庙势。

小夫不敢望,云我非其汇。

朝游俊者羞,暮出逢者避。

所以后世愚,人人愿高位。

形式: 古风

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因成一篇追寄

赤车使者白头翁,当归入见天门冬。

与山久别悲匆匆,泽泻半天河汉空。

羊王不留行薄晚,酒肉从容追路远。

临流黄昏席未卷,玉壶倒尽黄金盏。

罗列当辞更缱绻,预知子不空青眼。

严徐长卿误推挽,老年挥翰天子苑。

送车陆续随子返,坐听城鸡肠宛转。

形式: 古风

春山

春山春水流,曲折方屡渡。

荒乘不知疲,行到水穷处。

依然旧童子,要予竹西去。

归时始觉远,草蔓已多露。

形式: 古风

春从沙碛底

春从沙碛底,转上青天际。

霭霭桑柘墟,浮云变姿媚。

游人出暄暖,鸟语辞阴翳。

心知归有日,我亦无愁思。

所嗟独季子,尚客江湖澨。

万里卜凤凰,飘飘何时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