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水岩

绝壁攀萝上,岩高一磴通。

泉清烹苦茗,籁静抚焦桐。

访胜碑重抚,谈禅偈亦空。

山僧留话晚,归路月明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清水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首句“绝壁攀萝上”生动地展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难与险峻,而“岩高一磴通”则描绘了到达山顶后狭窄且陡峭的山路,营造出一种步步惊心的氛围。

接着,“泉清烹苦茗,籁静抚焦桐”两句,通过“泉清”与“籁静”的对比,以及“烹茗”与“抚桐”的活动,展现了山水之间的一份宁静与和谐,仿佛在喧嚣的世界之外,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这里的“苦茗”与“焦桐”,或许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修行的磨砺,但正是这些经历,让心灵得以净化与升华。

“访胜碑重抚,谈禅偈亦空”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不仅在自然之中寻找美,更在自然与历史的交汇点上,与古人对话,与禅意共鸣。这里的“碑”与“偈”,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心灵的寄托,通过它们,诗人似乎找到了超越物质世界的真理与智慧。

最后,“山僧留话晚,归路月明中”以山僧的话作为结束,既是对旅程的总结,也是对人生旅途的启示。山僧的话语,如同月光下的指引,引领着诗人(和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与方向。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宇宙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景交融”与“物我两忘”的美学追求。

收录诗词(614)

林占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相关古诗词

宿清水岩题壁

野寺虽萧瑟,禅房结构精。

清泉流月出,疏磬逐云行。

地僻人踪断,松高鹤梦清。

何时脱尘网,居此息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旅次大甲,夜醒口号

夜阑灯欲灭,四壁听喧阗。

黠鼠欺生客,荒鸡搅熟眠。

神烦尘梦杂,身倦欲心捐。

苦历礌硠道,今宵暂解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后垄道中,小憩佃屋

归途风景暮,放步爱康庄。

落日红溪树,奔涛白野航。

酒旗招客兴,村笛断人肠。

待渡沙滩上,柴门已在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后垄道中晓发作

旅夜不成眠,棂风吹败纸。

驾言向中途,町蹊随迤逦。

孤月憩岩巅,遥山潜雾里。

村鸡听三号,舆夫行五里。

曙色犹朦胧,道旁暂休止。

星影辨前林,滩声知近水。

临流掬月光,一漱凉侵齿。

欲下舆舆眠,吟情时复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