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翻译

早就听说曲江山水的美名,恐怕不亲自去探访会更加困难。
希望能借到地图详细记录,每当我遇到美景就拿出来欣赏一番。

注释

曲江:指曲江池,唐代著名景点。
山水:自然景观,山和水。
闻来久:久闻大名。
恐:恐怕。
不知名:没有亲自了解过。
访倍难:探访起来更显得艰难。
愿借:希望借得。
图经:地图或地理记载。
将入界:准备进入那片区域。
逢:遇到。
佳处:美好的地方。
便开看:就拿出来看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探索的渴望。首句“曲江山水闻来久”描绘了一种耳濡目染的自然美景,这里的“曲江”指的是河流的曲折部分,而“山水”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自然之美的词汇。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他对远方美丽风光的向往和熟知。

第二句“恐不知名访倍难”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景致的探索欲望,以及这种探索可能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不知名”意味着这些地方不是一般人所熟知,而“访倍难”则强调了探寻这些秘境的不易。

第三句“愿借图经将入界”表明诗人希望通过地图或类似工具来进入或者了解这些未知的地方。这里的“图经”是古代的地理指南,包含着对某一地区的地形、道路等信息。“将入界”则意味着诗人想要跨越常规的边界,深入探索。

最后一句“每逢佳处便开看”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的景致时的欣赏态度。这里的“每逢佳处”是指在旅途中遇到每一个美丽的地方,“便开看”则是一种即兴之举,既表现出诗人的好奇心,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曲江山水的描绘,以及对未知景致探索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无限向往。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峡石西泉

居然鳞介不能容,石眼环环水一钟。

闻说旱时求得雨,秖疑科斗是蛟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盆池五首(其一)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盆池五首(其二)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