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山林图景,以东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和谐交融。
首句“洼山插曾云”,以“洼山”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的情景,仿佛插入天际的云层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古诗荫修柏”,则进一步点明了山中古木参天,绿意盎然,古诗仿佛在茂密的松柏间轻轻吟唱,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接着,“琅玕缭疏垣,为供窗户碧”,描述了山中竹篱环绕,碧绿的竹影映照在窗户上,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充满了生机与宁静。地气之灵,使得尘世的喧嚣远去,一片清新脱俗的景象展现在眼前。“一新堂殿容,共诧今胜昔”,则表达了对新建或翻新的建筑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当下美好生活的感慨。
“朅来厕嘉践,深衣曳方舄”,诗人自述来访,穿着深衣,踏着方舄(一种古代鞋子),步入这山林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体验着独特的宁静与和谐。“荒□障□风,积润藓侵壁”,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风过之处,留下痕迹;湿润的空气中,青苔悄悄蔓延,增添了几分野趣。
“可人茶供甘,乳窦出寒液”,诗人品尝到了山中甘甜的茶水,乳白色的泉水从岩石缝隙中缓缓流出,清凉解渴,令人回味无穷。“□龛明石像,断碑摸铁画”,描述了山中寺庙或石窟内,石像清晰可见,断碑上的铁画虽已模糊,却依然透露出历史的痕迹。
“湍江激崩岸,道路几更易”,描绘了江水湍急,冲击着岸边,道路历经变迁,见证了时间的流逝。“群山碧参差,眼境多克获”,山峦叠嶂,色彩斑斓,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与心灵的慰藉。
最后,“穷幽老不能,负我登山屐”,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美景的深深喜爱,即使年老体衰,仍不愿放弃攀登的脚步。“狂歌击唾壶,醉墨纷狼藉”,则以狂放的歌声和洒落的墨迹,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艺术的追求,以及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文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情趣的高雅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