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一)宋玉高唐赋述楚怀王遇神女事,后世信之。愚独以为不然,因赋念奴娇,洗千载之诬蔑,以祛流俗之惑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在蜀地的三峡中,有一个奇特的景象,那是神仙隐居的地方。
巨大的岩石矗立在深水旁,波涛汹涌,声音震天。
十二座神奇的山峰,云雾缭绕,如同月宫仙境,巫山仙女就居住其中。
她瞬息万变,如同阳台上的朝云暮雨,时隐时现。
令人嘲笑的是,楚国的襄王沉溺于幻想,本应严肃对待父子之情,为何如此放纵。
沉迷于幻梦,难免遭遇鬼魅,空谈冥冥中的相遇。
仙女们不屑于寻求人间的媒妁,更何况她们清高正直,怎可轻易被诋毁。
遇到你的恶意,真是宋玉诗作中的卑劣之处。

注释

高唐: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与巫山相关。
巉岩:险峻的岩石。
巫山女:指巫山神女,传说中的美丽仙女。
阳台:古代神话中的地方,与巫山神女有关。
楚国怀襄:指楚襄王,这里寓指沉迷幻想的人。
魑魅:古代神话中的山精怪兽。
媒:媒人,这里指介绍婚姻的人。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以其辞赋著名。

鉴赏

这首宋词名为《念奴娇》,作者是宋代的曹冠。他以蜀川三峡的高唐奇观为背景,借宋玉的《高唐赋》故事,对楚怀王与神女之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段传说并非实情,而是被过分渲染和误解。

词中描绘了巫山十二灵峰的神秘景象,以及神女在云雾缭绕中的变化,暗示了神话中的超自然现象。然而,曹冠批评楚怀王沉溺于梦境,不分父子伦理,过度追求幻象,这与儒家的道德观念相悖。他进一步指出,神女作为仙女,不会轻易接受媒妁之言,她的清白不容玷污。

最后,曹冠以贬斥宋玉的词赋作结,表达了对世俗迷信的不满,主张去除对神女传说的不实之辞,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整首词寓理于景,批判与赞美并存,展现出作者独特的见解和文学才华。

收录诗词(66)

曹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二十五年,为平江府府学教授,旋除国子录擢左宣议郎、太常博士,寻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桧死,为撰谥议,称桧“光弼圣主,绍开中兴,安宗社与阽危之中,恢太平于板荡之后。道德先天地,勋业冠古今”后数日,以右正言张修等论罢。明年,又被论为秦埙假手驳放科名。孝宗时,许再试。绍熙初,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年八十卒。有《双溪集》二十卷,《景物类要诗》十卷,词有《燕喜词》一卷

  • 字:宗臣
  • 号:双溪
  • 籍贯:东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69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

烟村茂樾湾溪畔。似远景、摹轻练。

细草平沙骑款段。

渔翁欸乃,却惊鸥鹭,飞起澄波面。

班荆对饮垂杨岸。枝上莺歌如解劝。

山映斜阳霞绮散。

醉吟乘兴,锦囊诗满,爱月归来晚。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明远楼

三洞烟霞多胜致,壶中别有登临。

白鸥飞处晚云深。群峰罗户牖,空翠入衣襟。

分得双溪楼上景,四时佳趣供吟。

浩歌鲸饮酒频斟。莺花休恨别,风月是知音。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柳梢青.游湖

湖岸千峰。嵌岩隐映,绿竹青松。

古寺东西,楼台上下,烟雾溟濛。波光万顷溶溶。

人面与、荷花共红。拨棹归欤,一天明月,十里香风。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哨遍.东坡采归去来词作哨遍,音调高古。双溪居士括赤壁赋,被之声歌,聊写达观之怀,寓超然之兴云

壬戌孟秋,苏子夜游,赤壁舟轻漾。

观水光、弥渺接遥天,月出于东山之上。

与客同,清欢扣舷歌咏,开怀饮酒情酣畅。

如羽化登仙,乘风独立,飘然遗世高尚。

客吹箫、音韵远悠扬。怨慕舞潜蛟、动凄凉。

自古英雄,孟德周郎。旧踪可想。

噫,水与月兮,逝者如斯曷尝往。

变化如一瞬,盈虚兮、莫消长。

自不变而观,物我无尽,何须感物兴悲怅。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同风月清赏。

念江山美景岂可量。吾与子、乐之兴徜徉。

听江渚、樵歌渔唱。

□侣鱼虾、友麋鹿,举匏尊相劝,人生堪笑,蜉蝣一梦,且纵扁舟放浪。

戏将坡赋度新声,试写高怀,自娱闲旷。

形式: 词牌: 哨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