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五祖山净老

欲知祖意路堂堂,满目湖山自放光。

林涌乱云迎马足,峰回荒磴上羊肠。

心花肯逐春同老,法雨何妨岁用康。

试向樵夫问端的,白莲生处是吾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想要理解祖先的意愿,道路宽广且堂皇,满眼湖光山色自然流光溢彩。
树林中翻腾的云雾迎接马蹄,山路曲折如羊肠,蜿蜒通往荒芜的石阶。
内心的热情如同春天的花朵,愿与岁月共老,佛法的雨露让生活安康。
试着向樵夫询问真相,白莲花盛开的地方,便是我真正的故乡。

注释

祖意:祖先的意愿或教诲。
路堂堂:形容道路宽敞、正直。
峰回荒磴:山路曲折,荒芜的石阶。
心花:比喻内心的喜悦和希望。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祖先意旨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本源的深切感悟。

"欲知祖意路堂堂,满目湖山自放光。" 这两句表明诗人希望了解到祖宗的心意,而这条道路宽阔而又显赫,周围的湖山景色则是那么自由地散发着光彩。

接下来的"林涌乱云迎马足,峰回荒磴上羊肠。" 描述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树木如波涛般涌动,云雾缭绕于马蹄之下;而山峰则蜿蜒曲折,如同羊肠小道一般。

"心花肯逐春同老,法雨何妨岁用康。"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他愿意让自己的内心之花随着春天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而不会因为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法雨)而受到困扰,希望每一个岁月都能平安无忧。

最后,"试向樵夫问端的,白莲生处是吾乡。" 诗人通过询问樵夫,即那些在山林中劳作的人们,来确认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地——那白莲花盛开的地方,便是他的故乡。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寄托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生命之源的深刻领悟和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赠古若之上人

滟潭澄碧见师心,我欲穷源何处寻。

万壑松风酬夜讽,一犁花雨发春吟。

不妨契阔三年别,却得留连数日阴。

竹外小桃开也未,灵云应已久披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严彦醇

一别三年久,重来两鬓苍。

瘦筇扶蹇步,新茗搅枯肠。

得句情还适,逢人话颇长。

湖山元不改,丧乱我心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赠遇公上人

卧云衣服半斓斑,吴越烟萝旧往还。

几度看涛罗刹石,经年寻药武夷山。

剃髭刃涩秋窗冷,补衲灯微夜榻閒。

应笑劳生苦多事,槐花时节入秦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赠赞宁大师

诏修僧史浙江滨,万卷书中老一身。

赴阙尚留支遁马,援毫应待仲尼麟。

溟濛雪影松窗晓,狼籍苔花竹院春。

还许幽斋暂相访,却惭陶令满衣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