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四十三)

眷属多孜扰,染著乱心神。

亲疏未可定,何得偏憎怜。

干城无片实,渴鹿诤焰尘。

息心上空响,废念心真源。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人性中的偏见与公正、情感的波动与内心的平静之间的关系。

首句“眷属多孜扰”,开篇即点明了人世间亲情关系的复杂与纷扰,无论是亲人还是伴侣,都可能带来诸多烦忧。接着,“染著乱心神”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纷扰如何扰乱人心,使情绪变得混乱不安。

“亲疏未可定,何得偏憎怜”则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人情的微妙之处,指出在亲疏之间难以轻易划定界限,因此不应轻易地偏爱或憎恨某人,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中公正性的思考。

“干城无片实,渴鹿诤焰尘”运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前一句“干城无片实”以“干城”(古代城墙)为喻,强调了在人际关系中,真正的支持与帮助往往难以找到,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依赖的脆弱性。后一句“渴鹿诤焰尘”则以“渴鹿”(干渴的鹿)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满足时的急切与冲突,如同火焰般燃烧,最终化为尘埃,象征着欲望与冲突的短暂与虚幻。

最后,“息心上空响,废念心真源”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通过“息心”(平息心中的波澜)和“废念”(摒弃杂念),达到心灵的纯净与真实,即“心真源”。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的净化,也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际关系、情感波动、欲望冲突以及内心平静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四)

枢机巧对辩,善诱令心伏。

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瞽目。

来问各不同,詶答皆芬郁。

冀舍四龙惊,亦除二鼠逼。

意树发空华,心莲吐轻馥。

喻此沧海变,譬彼庵罗熟。

妙智方缛锦,词深同雾縠。

善学乖梵爪,真言异鍱腹。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五)

爱网结心暗,贪痴背智明。

虽蒙慧炬照,愚昧犹自盲。

顽戆恒不觉,慧种未开萌。

自非慕高友,何得悟神英。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六)

正邪乖明昧,善恶异相征。

大慈降梵志,乘空各变形。

六千俱舍执,七众各休祯。

邪徒虚抗志,鍱腹浪求名。

身子多才智,陵化照机庭。

四辩无不可,六通奋英情。

乘权摧异见,伏邪同幽冥。

自知荧光劣,徒诤太阳精。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四十七)

贵富诤人我,贪贱自然羞。

强弱相辜负,斗讼未曾休。

耻恨相侵夺,觅便报其雠。

怨结恒对值,累劫常苦愁。

形式: 偈颂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