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小松如小儿,能坐未能立。
乱发覆地皮,劲气排雪汁。
谁将救暍手,种此青戢戢。
秋阳暴行人,清荫何时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小松树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杨万里的高超艺术功力和深厚的生活情感。
"小松如小儿,能坐未能立。" 这两句诗以鲜明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小松树的稚嫩与不稳固,它们仿佛像尚未长大的孩子,能够蹲坐却还站立不稳。
"乱发覆地皮,劲气排雪汁。"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小松树的外观和生长状态。它们的枝条杂乱无序,如同头发散落在土地上,而那蓬勃的生命力甚至可以穿透雪地,显示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谁将救暍手,种此青戢戢。" 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这些小松树的关心和怜悯之情。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它们需要得到拯救和呵护,以便继续茁壮成长。
"秋阳暴行人,清荫何时及。" 最后两句诗则转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那清凉树荫的期待。在秋日炎炎的阳光下,行人倍感疲惫,而那些小松树提供的清凉荫蔽,却似乎遥不可及。
整首诗通过对小松树生长环境和状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与脆弱性的深刻观察,以及对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面临挑战的同情。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洞察。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吹尽残桃无可残,也无地上落花痕。
独行寻到青苔处,拾得嫣红一片看。
竹竿穿竹篱,却与篱为柱。
大小且相依,荣枯何足顾。
猛雨打万荷,怒声战秋鼙。
水银忽成泓,一写无复遗。
不如微雨来,翠盘万珠玑。
荷翻珠不落,细响密更稀。
清如雪触窗,三更梦闻时。
语君君不信,对境当自知。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
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
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
请办双行缠,何处无一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