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其二十)

日月并行君不动,即无冠子上山行。

更惠一峰添翠岫,玉教人识始知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日月并行起兴,隐喻佛法的永恒与不灭。"日月并行君不动",日月象征佛法的光明与真理,不动则寓意着佛法的恒常不变。接着,"即无冠子上山行",通过一个假设情境,暗示了在佛法的引领下,人们应当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的提升。

"更惠一峰添翠岫",诗人以自然景观的增添,比喻佛法的普及和影响,使得世间更加美好。"玉教人识始知名",这里的"玉"可能象征着佛法的珍贵与高洁,强调了通过佛法的教导,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其价值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巧妙地表达了佛法的深邃与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体心灵成长和社会和谐的积极影响。

收录诗词(25)

菩提达摩(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谶(其二十一)

高峰逢人又脱衣,小蛇虽毒不能为。

可中井底看天近,小小沙弥善大机。

形式: 古风

谶(其二十二)

大浪虽高不足知,百年凡木长干枝。

一鸟南飞却归北,二人东往却还西。

形式: 古风

谶(其二十三)

可怜明月独当天,四个龙儿各自迁。

东西南北奔波去,日头平上照无边。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谶(其二十四)

鸟来上高堂欲兴,白云入地色还青。

天上金龙日月明,东阳海水清不清。

首捧朱轮重复轻,虽无心眼转惺惺。

不见耳目善观听,身体元无空有形。

不说姓字但验名,意寻书卷错开经。

口谈恩幸心无情,或去或来身不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