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日早起

昽昽窗影来,稍稍禽声集。

开门知有雨,老树半身湿。

剧谈了无味,远游非所急。

蒲团著身宽,安取万户邑。

开镜白云渡,捲帘秋光入。

饱受今日闲,明朝复羁絷。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翻译

朦胧的窗影渐渐显现,鸟儿的声音也渐渐汇集。
打开门就知道外面下雨了,老树的一半都被雨水打湿。
热烈的交谈变得索然无趣,远游并不是当务之急。
坐在蒲团上身心舒展,何必去追求那万家繁华的城邑。
镜子上映着飘过的白云,拉开窗帘让秋日的阳光洒进。
今天享受了闲暇时光,明天又要被束缚前行。

注释

窗影:模糊不清的光影。
禽声:鸟儿的叫声。
开门:打开房门。
雨:雨水。
老树:年老的大树。
半身湿:被雨水打湿了一半。
剧谈:热烈的交谈。
远游:远行。
蒲团:坐垫。
万户邑:众多的城镇。
白云渡:云彩飘过镜子。
秋光:秋天的阳光。
羁絷:束缚或限制。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陈与义在休假日早晨的闲适生活。首句"昽昽窗影来",以朦胧的光影透进窗户,暗示清晨的宁静和光线的柔和。接着"稍稍禽声集",远处鸟儿的鸣叫声逐渐增多,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开门知有雨",诗人打开门,感受到外面飘落的细雨,老树被雨水打湿了一半,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剧谈了无味,远游非所急",他觉得热烈的交谈失去了往日的兴趣,远游的念头也显得不那么迫切,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蒲团著身宽,安取万户邑",诗人选择坐在蒲团上,享受这份宁静,认为这样的简单生活比世俗的繁华更为舒适。"开镜白云渡,捲帘秋光入",他打开镜子,让白云的倒影穿过,拉起窗帘,让秋日的阳光洒满室内,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

最后两句"饱受今日闲,明朝复羁絷",诗人满足于当下的闲暇时光,明白明天又要回归忙碌的生活,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珍惜和对即将到来责任的预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日常琐事的洞察,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淡泊名利和对自然的崇尚。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先寄邢子友

作客经年乐有馀,邵阳歧路不崎岖。

山川好处攲纱帽,桃李香中度笋舆。

欲见旧交惊岁月,剩排幽话说艰虞。

人间书疏非吾事,一首新诗未可无。

形式: 七言律诗

再用迹字韵成一首呈判府

风雨一叶过,黄花已陈迹。

人贫交旧疏,岁暮日月疾。

贪人积胡椒,智不到鬼录。

那知庾郎菜,地瘦饱金玉。

不如学服气,清座了晨夕。

尚馀烟月债,驱使入吟笔。

晚逢葛先生,怜我出无仆。

借车得时诣,谬窥文字箓。

谈诗不知疲,或作夜半客。

挥毫写珠玉,治郡盖馀力。

不羡江千万,不慕李八百。

愿传公句法,容我附风翼。

城东刘子政,著书方满屋。

昨示一篇诗,三日叹未足。

仍闻供笔砚,家有樊通德。

但恐裴公门,从此近舍湜。

形式: 古风

再和

洪河岂不壮,馀润弥九里。

海内所咏歌,在德不在水。

德人经行地,可敬及蒲苇。

况有水如此,浪去剧雪委。

念昔涉涛江,怒鼍如山峙。

天风怖杀人,舟定舷有泚。

惕然三夜梦,沙砾下飞矢。

至今逢沟壑,敢照不敢洗。

忽诵涉汝诗,五字拟苏李。

快言击汰事,想见鱼掉尾。

十年疑此乐,始误斗柄指。

便当策我足,岁月忽转徙。

未办志和舟,且洗子荆耳。

形式: 古风

再游八关

古镇易为客,了身一篮舆。

贪游八关寺,忘却子公书。

青青天气肃,澹澹春意初。

东风经古池,满面生纡馀。

卯申缚壮士,人世信少娱。

时来照兹水,点检鬓与须。

日暮登古原,微白见远墟。

念我遂初赋,徘徊月生裾。

悠悠不同抱,悄悄就归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