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岘山愿公三首(其一)

形影更谁亲,应怀漆道人。

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榛莽池经烧,蒿莱寺过春。

心期重西去,一共吊遗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孤独身影还有谁能亲近,应该怀念那位像漆道人一样超脱的朋友。
简短的话语回应了凿齿的深厚情谊,半段佛偈就让姚秦之地的人信服。
荒芜的池塘曾经历火的焚烧,杂草丛生的寺庙已度过无数个春天。
心中期待着重回西方之路,一同凭吊那遗留的尘世因缘。

注释

形影:指自己的身体和影子,形容孤独无伴。
更谁亲:还会有谁亲近。
应怀:应当怀念。
漆道人:这里代指超脱世俗、值得怀念的朋友。
片言:简短的几句话。
酬:回应,报答。
凿齿:指东晋的杰出文人,这里泛指有才学的朋友。
半偈:佛经中的半句偈语,比喻精炼而富有深意的话。
伏:使屈服,这里指说服、信服。
姚秦:指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姚姓政权,这里泛指远方的地区或民众。
榛莽:杂乱的草木,形容荒芜。
池:池塘。
经烧:经历过火烧,可能指战乱或火灾。
蒿莱:野草,此处形容荒凉。
寺:寺庙。
过春:度过春天,表示时间的流逝。
心期:心中的期望。
重:重新,再度。
西去:向西行,可能指归隐或朝圣。
一共:一起。
吊:凭吊,悼念。
遗尘:遗留下的尘世,引申为往事或故人。

鉴赏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生活,通过形影来探寻亲情与友谊。在漆黑的夜晚,诗人怀念那位漆道人,他们曾有过片言的交流和酬酢的情谊。半偈的诗句中隐藏着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而今姚秦的山川却已被时光所覆盖。

榛莽丛生的池塘经历了火的洗礼,蒿莱寺也见证了春去春来的轮回。诗人内心深处萌生出重返西方之地的心愿,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怀念,更是一种对过去时光、遗失事物的情感吊唁。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每一个意象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每一句话语都蕴含着对逝去岁月的深情留恋。这不仅是一首诗,更是诗人心灵深处的自白,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寄托。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岘山愿公三首(其二)

相思恨相远,至理那时何。

道笑忘言甚,诗嫌背俗多。

青苔闲阁闭,白日断人过。

独上西楼望,荆门千万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寄岘山愿公三首(其三)

彼此无消息,所思江汉遥。

转闻多患难,甚说远相招。

老至何悲叹,生知便寂寥。

终期踏松影,携手虎溪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寄庐岳僧

一闻飞锡别区中,深入西南瀑布峰。

天际雪埋千片石,洞门冰折几株松。

烟霞明媚栖心地,苔藓萦纡出世踪。

莫问江边旧居寺,火烧兵劫断秋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怀东林寺匡白监寺

南岳别来无约后,东林归住有前缘。

闲搜好句题红叶,静敛霜眉对白莲。

雁塔影分疏桧月,虎溪声合几峰泉。

修心若似伊耶舍,传记须添十九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