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送签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

缝衣付与溧阳尉,舍肉怀归颍谷封。

闻道平反供一笑,会须难老待千钟。

火前试焙分新胯,雪里头纲辍赐龙。

从此升堂是兄弟,一瓯林下记相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翻译

把缝补衣物的工作交给溧阳的官员,舍弃肉食带着思念返回颖谷的封地。
听说冤案得到昭雪让人欢笑,期待着能长久青春等待千杯美酒的到来。
在炉火前尝试烘焙新茶,雪天里暂停接受皇帝的赏赐龙井茶。
从此以后,我们如同家人般在厅堂相聚,共饮一杯林下闲谈的记忆。

注释

缝衣:缝补衣物。
溧阳尉:溧阳的官员。
舍肉:舍弃肉食。
平反:昭雪冤案。
一笑:欢笑。
难老:长久青春。
千钟:千杯美酒。
试焙:尝试烘焙。
新胯:新茶。
辍赐:暂停赏赐。
赐龙:皇帝赏赐的龙井茶。
升堂:家庭聚会。
兄弟:家人。
一瓯:一杯。
林下:林泉之下,指隐居生活。
相逢:相聚。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友情深厚和生活美好的赞颂。

"缝衣付与溧阳尉,舍肉怀归颍谷封。"

这一句描绘了一位官员将缝制好的衣服送给远方的朋友,并放弃了自己的肉食,心怀归念地带着家信回到颍谷。这两行诗通过具体的物品和行为,传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和关照。

"闻道平反供一笑,会须难老待千钟。"

随后的两句则表露了作者对于朋友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宽容和支持的欣慰。在这里,“闻道平反”指的是朋友间能够直言真理并得到对方的理解与接纳,而“供一笑”则是对这种深厚友谊的肯定。"会须难老待千钟"表达了愿意长久地等待着那份珍贵的情谊,像品尝美酒一样慢慢享受。

"火前试焙分新胯,雪里头纲辍赐龙。"

这一对比鲜明的句子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友情的主题。在这里,“火前试焙分新胯”是指在寒冷的冬日里,用火烤热新制成的皮革鞋,这是一种温暖和关怀的行为;“雪里头纲辍赐龙”则描绘了作者在积雪中品尝美酒,宛如龙涎般甘醇。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感受到朋友间温暖和欢乐。

"从此升堂是兄弟,一瓯林下记相逢。"

最后两句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经历了这番情谊交融之后,从此以后在家中与亲朋好友相聚就如同真正的兄弟一样。而“一瓯林下记相逢”则强调了这种难忘的邂逅和美好的时光应该被永远铭记。

整首诗通过温馨的情感、生动的事物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人间真挚情谊的赞美,以及他对于生活中那些小确幸的珍视。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

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雨馀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寿星院寒碧轩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书刘景文左藏所藏王子敬帖

家鸡野鹜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书刘景文所藏宗少文《一笔画》

宛转回文锦,萦盈连理花。

何须郭忠恕,匹素画缫车。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