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冢上亭

冢上为亭鬼莫嗔,冢头人即冢中人。

凭栏莫起存亡意,除却虚空总是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生死与存在的深刻主题。诗人将“冢”与“亭”巧妙结合,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场景,通过“冢上为亭”这一设定,引出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首句“冢上为亭鬼莫嗔”,以一种超脱的语气提出,即使在坟墓之上建亭,也不会引起鬼魂的不满。这里的“鬼莫嗔”暗含着对生死界限的超越,以及对死后世界的宽容态度。同时,也暗示了生者对于死者情感的寄托,通过物质的形式(亭)来纪念逝去的生命。

第二句“冢头人即冢中人”,则直接点明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会成为“冢中人”,即最终归于尘土。这句话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必然性,让人深感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接下来,“凭栏莫起存亡意”,劝诫人们在面对生死时,不应过于执着或悲伤,而是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这里的“存亡意”指的是对生死的忧虑或感慨,诗人鼓励人们放下这些情绪,以更加豁达的态度面对生命的过程。

最后一句“除却虚空总是尘”,总结了人生的最终归宿。除了“虚空”(可能指精神层面的追求或某种超脱的存在),其他的一切都将化为尘土。这句话既是对生命终极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反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洞察和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观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题灵石屋山

南坞数回泉石,西峰几迭烟云。

登携孰以为侣,颜寓李甲萧耘。

形式: 六言诗 押[文]韵

杨勋吟诗

圣主何曾识仲都,可怜社稷在须臾。

市西便是神仙窟,何必乘楂泛五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一)兵机

惟将志业练《春秋》,早蓄雄心刬国雠。

二十年来天下事,汉皇高枕倚留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二)笔法

见说书窗暂卧龙,神传妙诀助奇锋。

也知外国人争学,惟恨无因乞手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