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表自西林还城中以诗二首为别(其二)

巉巉庐阜秀侵天,有意登临己十年。

美味君才尝一脔,明珠我欲探重渊。

他时白首须归隐,此去青云更著鞭。

扶杖为公寻好处,往来同径得参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峻峭的庐山秀丽入云端,我有意来登临已十年。
你的才华只品尝过一小块美食,我渴望深入探索那深邃的宝库。
将来我老了定要归隐山林,这次离去更要积极进取。
手握拐杖为了公事探寻佳处,我们同行同道还能一同参悟禅理。

注释

巉巉:形容山势险峻。
庐阜:庐山。
侵天:直插云霄。
有意:有心。
十年:多年。
君才:您的才华。
脔:小块肉。
明珠:比喻珍贵之物。
重渊:深深的海底或象征知识的深渊。
白首:老年。
归隐:退隐山林。
青云:高官显位。
更著鞭:更加努力。
扶杖:拄杖。
公:公务。
好处:好地方。
参禅:佛教中静思修行。

鉴赏

这首词作风格上承自唐宋之际的豪放与婉约,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巉巉庐阜秀侵天”一句,以宏伟的山势烘托出登临的壮丽场面,“己十年”则透露诗人此行已非初次,蕴含深意。

接着“美味君才尝一脔”、“明珠我欲探重渊”两句,以食物和宝石比喻对方的才能与个人的志向,表达了对友情或知识的珍视与追求。诗人通过这两句展示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他时白首须归隐”则转入低徊,一种对未来老年的预见和对隐居生活的期待流露其中。这不仅是年龄增长的自然写实,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归隐田园的向往。

最后两句“此去青云更著鞭”、“扶杖为公寻好处”交织出一种行走中的自在与对美好场所的探寻。尤其是“往来同径得参禅”,则表明诗人对于精神修养和内心世界的追求,不仅是在自然中漫步,更是在心灵深处寻找平衡和悟境。

整体而言,词作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与思想深度,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怀、山水之美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君表自西林还城中以诗二首为别(其一)

天上优游侍从臣,还乡昼锦坐生春。

不矜富贵知馀事,同访溪山有故人。

方外笑谈无畛域,雨馀泉石长精神。

西林路口嗟轻别,善护青云万里身。

形式: 七言律诗 词牌: 满江红 押[真]韵

呈竹元珍

一室萧然傍禁城,尘埃不到旅怀清。

水流红片知花落,雨浥苍苔见笋生。

感物己怜春寂寞,辞家忆是岁峥嵘。

知君亦有淹留叹,归梦西随杜宇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宋履中学士挽词二首(其二)

迹忝词场旧,官俱瀛府仙。

过从常永日,推予更忘年。

素业期三友,幽途隔九泉。

春明书史富,贵与弟兄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宋履中学士挽词二首(其一)

朝论方知子,哀哉疾不瘳。

歌闻湘浦些,魂返岱宗游。

文雅承三世,渊源见九流。

音容如可接,图像在瀛洲。

形式: 五言律诗 词牌: 木兰花慢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