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其二)

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

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

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

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故去之人的深切哀思和怀念。开篇“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英年早逝的惋惜和不舍,"王公"可能是指某位尊贵的人物,而"希代宝"则强调其难得之处。"弃世一何早"则直接抒发了对逝者的哀伤。

接着“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景象,"吊死"指的是为死者举行的丧礼,而"不及哀"则说明诗人无法到达逝者的丧礼现场表达哀思。"殡宫已秋草"则是对逝者墓地已经长满了秋天的荒草,增添了一种时间流逝和无常的感慨。

"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一句中,“悲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悲痛,而“欲脱剑”则是借用古代吊唁时悬挂武器以示哀思的习俗,但这里却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比喻,表现了他想要找到一个能够寄托自己哀思的所在。"挂向何枝好"则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来表达自己的悲痛之情。

最后,“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两句中,“哭向茅山”可能是指诗人面对逝者墓地的茅山而放声大哭,而“虽未摧”则说明即使是坚硬如茅草也承受不了诗人的哀痛。"一生泪尽丹阳道"则表达了诗人从此以后再无泪水可流,只是在丹阳的道路上回忆逝者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英年早逝的哀思,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詶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中。

玉女千馀人,相随在云空。

见我传秘诀,精诚与天通。

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

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

拥兵五陵下,长策遏胡戎。

时泰解绣衣,脱身若飞蓬。

鸾凤翻羽翼,啄粟坐樊笼。

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

黄山过石柱,巘崿上攒丛。

因巢翠玉树,忽见浮丘公。

又引王子乔,吹笙舞松风。

朗咏紫霞篇,请开蕊珠宫。

步纲绕碧落,倚树招青童。

何日可携手,遗形入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行行游且猎篇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誇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形式: 古风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形式: 古风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