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游且猎篇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誇轻趫。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形式: 古风

翻译

边境的年轻人,一生没有读过一本书,只会夸耀自己的游猎技巧和敏捷。
秋天的胡马因草原的丰茂而更显健壮,他们策马疾驰,身影如影随形,显得傲慢而自信。
手中金光闪闪的鞭子挥舞着鸣响的皮鞭,半醉时呼唤猎鹰飞往远方的郊野。
他的箭法精准,如同满月的弓弦从不空放,两只鸧鸹被连续射落,连同飞箭一同落下。
海边的观众纷纷退避,他的勇猛之气和英雄风采震撼了沙漠。
读书人比不上这些游侠,即使老去仍埋头苦读又有何用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和游猎情景的诗,充满了豪放的情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以其特有的激情和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位不受传统文化束缚、热爱游猎生活的边城儿的形象。

“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这两句通过对胡马和白草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秋天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边城儿骑马游猎时的豪迈情怀。

“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这两句则通过对弓箭和鸟类的描写,展示了边城儿精湛的射击技巧以及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形。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 这两句中,“海边观者”可能指的是那些在海边看热闹的人,他们对于边城儿的游猎生活感到惊讶和敬佩。后一句则形象地描绘了边城儿那种强劲而不羁的气概。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最后的两句则是对传统读书人与游猎之人的比较,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便是一直读书到白发老人的儒生,也比不上那些生活自由、勇敢冒险的游侠之人。

整首诗通过对边城儿游猎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和他对于自由不羁生活方式的向往。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形式: 古风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形式: 古风

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佽飞斩长蛟,遗图画中见。

登舟既虎啸,激水方龙战。

惊波动连山,拔剑曳雷电。

鳞摧白刃下,血染沧江变。

感此壮古人,千秋若对面。

形式: 排律 押[霰]韵

观鱼潭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