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三)

春日晴,烧痕青,布谷催耕处处鸣。

虽然底事最分明,只是不得将眼看并耳听。

形式: 偈颂

翻译

春天阳光明媚,烧过的田野呈现出新绿,布谷鸟的叫声催促着农人们开始耕作。
尽管事情的本质清晰可见,但眼前和耳边的美景让人无法专心去观察和聆听。

注释

春日晴:明媚的春天,天气晴朗。
烧痕青:火烧过的土地经过新生,呈现青翠之色。
布谷催耕:布谷鸟的叫声象征着农耕季节的到来。
不得将眼看并耳听:形容美景令人分心,难以同时用眼睛看和耳朵听。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春天的景色和农事活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日常生活的独特感悟。"春日晴,烧痕青"描绘了春天雨后新绿的田野,原先的烧荒痕迹此刻显得生机盎然。"布谷催耕处处鸣"则生动地刻画了布谷鸟的啼声催促着农人开始春耕的场景。

"虽然底事最分明",这里的"虽然"含有转折之意,暗示尽管眼前景象清晰可见,但诗人认为真正重要的并非眼前的表象。"只是不得将眼看并耳听"进一步强调,真正的领悟需要超越视觉和听觉的局限,可能是指内心的体悟和精神层面的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较强,通过春天的景象引导读者思考生活中的真谛,鼓励人们在日常劳作中体验和领悟生命的深层意义。

收录诗词(259)

释祖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六十一)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到,是义非见闻觉知之所造。

三冬和气暖烘烘,半夜日头红杲杲。

搭著便回,点即不到,已是无端入荒草。

形式: 偈颂 押[皓]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五十五)

晕入灵犀,胎含老蚌。正好修行,正好供养。

有人于此拂袖便行,脚跟下已吃三十拄杖。

何以见得,禅归海,经归藏。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二)

人天眼目,佛祖纲维。千差万别,一以贯之。

克宾法战不胜,南泉斩却猫儿。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一○五)

久雨不晴,浸烂衲僧鼻孔。

如何是衲僧鼻孔,浮云散尽碧天宽,赫赫金盆海里涌。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