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其四十九)

晋元起微弱,夷吾为始兴。

武德中不竞,因事就功名。

当时铮铮者,仅一陶士行。

坐观武昌变,龃龉历阳兵。

珍贿倾王室,睥睨折翼征。

竖儒不睹事,谬比于孔明。

所以柴桑叟,愤然振家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题阙(其四十九)》。诗中以晋元帝司马睿的崛起与失败为背景,描绘了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

首句“晋元起微弱,夷吾为始兴”,点明了晋元帝司马睿在艰难环境中崛起,而“夷吾”则是指齐桓公,暗示着晋元帝虽非出身显赫,却能如同齐桓公一般,从微弱中崛起,开创一番事业。

接着,“武德中不竞,因事就功名”两句,描述了晋元帝在武德年间未能与强敌竞争,而是通过利用时局,成就了自己的功名。这反映了历史人物在特定时期内,如何借助外部环境,实现个人抱负。

“当时铮铮者,仅一陶士行”一句,提到当时还有其他有骨气的人存在,但仅有一位陶侃,即陶士行,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这不仅赞扬了陶侃的品质,也暗含对晋元帝周围缺乏真正贤臣的批评。

“坐观武昌变,龃龉历阳兵”描绘了晋元帝面对武昌的变故,以及与历阳兵的冲突,展现了他处理复杂局势的能力和策略。

“珍贿倾王室,睥睨折翼征”则揭示了晋元帝在位期间,王室内部因财富和权力的争夺而动荡不安,最终导致国家力量削弱,无法抵御外敌。

“竖儒不睹事,谬比于孔明”批评了那些见识短浅的文人,将晋元帝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认为他同样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但实际上,晋元帝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并未展现出与诸葛亮同等的水平。

最后,“所以柴桑叟,愤然振家声”表达了诗人对晋元帝的感慨,认为他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但最终仍未能恢复家族的荣耀,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地剖析了历史人物的命运和时代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题阙(其五十)

太元抗强秦,江左一安石。

惜哉饶远量,而乃乏远策。

车骑实堪胜,用胜良未得。

淮淝再鼓后,全秦皆丧魄。

胡不遂长驱,归来偷宴息。

坐视慕容炽,依然限南北。

形式: 古风

题阙(其五十一)

伯仁负高名,惟能日洪醉。

深源负高名,老大不晓事。

不用人若失,用之反成累。

俯仰宇宙间,名虚复何冀。

处仲与灵宝,犹能乱人世。

形式: 古风

题阙(其五十二)

明德擅轩龙,不及宋贵人。

元魏为残忍,立庶戕其亲。

亚子矫之谬,嫡后为大嫔。

苟在快其私,毋乃乖天伦。

胤体登宸极,往往称并尊。

并尊无乃过,隆养礼亦均。

形式: 古风

题阙(其五十三)

吴卒脱瘦冰,功当冠国臣。

但求百斛酒,陶然竟其身。

园卒为蕲王,致赀巨万缗。

依然抱一瓮,老作灌园人。

始悟范少伯,得之犹未真。

辞越复居陶,忧死复忧贫。

何似两卒贤,名与利俱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