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题阙(其四十九)》。诗中以晋元帝司马睿的崛起与失败为背景,描绘了历史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
首句“晋元起微弱,夷吾为始兴”,点明了晋元帝司马睿在艰难环境中崛起,而“夷吾”则是指齐桓公,暗示着晋元帝虽非出身显赫,却能如同齐桓公一般,从微弱中崛起,开创一番事业。
接着,“武德中不竞,因事就功名”两句,描述了晋元帝在武德年间未能与强敌竞争,而是通过利用时局,成就了自己的功名。这反映了历史人物在特定时期内,如何借助外部环境,实现个人抱负。
“当时铮铮者,仅一陶士行”一句,提到当时还有其他有骨气的人存在,但仅有一位陶侃,即陶士行,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这不仅赞扬了陶侃的品质,也暗含对晋元帝周围缺乏真正贤臣的批评。
“坐观武昌变,龃龉历阳兵”描绘了晋元帝面对武昌的变故,以及与历阳兵的冲突,展现了他处理复杂局势的能力和策略。
“珍贿倾王室,睥睨折翼征”则揭示了晋元帝在位期间,王室内部因财富和权力的争夺而动荡不安,最终导致国家力量削弱,无法抵御外敌。
“竖儒不睹事,谬比于孔明”批评了那些见识短浅的文人,将晋元帝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认为他同样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但实际上,晋元帝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并未展现出与诸葛亮同等的水平。
最后,“所以柴桑叟,愤然振家声”表达了诗人对晋元帝的感慨,认为他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但最终仍未能恢复家族的荣耀,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深刻地剖析了历史人物的命运和时代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