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拨闷》是明代诗人张家玉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激昂的言辞,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国家山河以及对报国之志的复杂情感。
首联“欲拨牢骚强笑歌,此身其奈此生何”以强烈的对比手法开篇,诗人试图以笑歌来驱散内心的愁苦与牢骚,却无奈地意识到,这种挣扎与逃避并不能真正解决生命中所面临的困境与痛苦。这一句通过“欲拨”、“强笑”、“奈何”等词,生动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颔联“人怜岁月优游少,我抱山河感慨多”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感叹于世人的羡慕自己拥有悠闲时光,而自己却因心中对国家山河的深深忧虑而感到沉重。这里,“人怜”与“我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人与世俗观念之间的冲突,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颈联“报国无才成坎壈,思亲有泪但滂沱”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他自认缺乏足够的才华去报效国家,因此在追求理想的路上遭遇坎坷;同时,对亲人的思念使他泪水如泉涌,情感丰富而复杂。这一联将个人的无力感与对家人的深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情感世界的深度。
尾联“年来枯尽英雄血,独有吞胡志不磨”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历经沧桑,但心中的报国之志依然坚定不移。这里的“吞胡”象征着对敌人的决心与勇气,即使岁月无情,英雄的热血已干涸,但那份壮志豪情却永不消磨。这句诗以坚定的语气收束,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拨闷》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不畏艰难、矢志报国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