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才上人还雪窦寄达观禅师

春雪满蓑笠,海边先燕归。

千林新改叶,百衲旧来衣。

溪水从何至,山云自解飞。

报言岩下客,斋钵笋应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春天的雪花覆盖了蓑笠,海边的燕子已经归来。
树林中新叶替换旧叶,百衲衣仍是往昔的装束。
溪水不知从何处流淌而来,山间的云雾自行飘散飞翔。
我告诉山岩下的居士,斋戒期间竹笋想必已长得肥美。

注释

春雪:春季的雪花。
蓑笠:披在身上的斗篷和草帽。
海边:靠近海岸的地方。
先燕归:最早回来的燕子。
千林:广大的树林。
新改叶:刚换上新叶。
旧来衣:过去的衣物。
溪水:小溪的流水。
何至:从哪里流来。
山云:山间的云雾。
自解飞:自行飘散飞翔。
岩下客:居住在岩石下的隐士。
斋钵:僧侣或修行者用于斋饭的碗。
笋:竹笋。
应肥:应该已经长得肥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才上人还雪窦寄达观禅师》,描绘了春天海边的景象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春雪满蓑笠”以春雪点明时令,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上人归去时的环境,暗示旅途的艰辛。次句“海边先燕归”则通过燕子归来,寓言友人如燕子般回到雪窦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祝福。

接下来,“千林新改叶,百衲旧来衣”描绘了春天万物更新的场景,千树新叶替换旧叶,而友人却依然穿着破旧的僧袍,体现了他的简朴生活和坚韧精神。诗句中蕴含着对友人清贫修行的敬仰。

“溪水从何至,山云自解飞”进一步描绘了山间自然景色,溪水源头何处,山云自由自在地飘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也暗含对友人生活的自在与超脱的羡慕。

最后两句“报言岩下客,斋钵笋应肥”,诗人想象友人在岩下修行,生活简朴,但春天的竹笋丰美,预示着友人的生活虽清苦但也充满生机,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的关怀和祝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寄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和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马少卿知襄州

荆州太守随车雨,昨夜云从岘首生。

候吏莫辞弓箙重,春泥初著马蹄轻。

朝穿锦石江滩润,暮入烟堤竹屋鸣。

却叹当年杜元凯,沉碑空爱异时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马仲途司谏使北

每逆龙鳞司谏诤,又持旄节使阴山。

貂裘不见风霜劲,雁碛遥知道路艰。

冰脍芥齑非楚味,玉苕兰茁说燕颜。

单于不敢轻中国,名马新调为送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马廷评之馀姚

越乡知胜楚,君去莫辞遥。

晓日鱼虾市,新霜橘柚桥。

河流通海道,山井应江潮。

近邑逢鸥鸟,先应避画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马行之都官

昭亭山下送君时,不畏西行剑栈危。

笮马跨来身更健,吴船乘去计非迟。

钱塘湖上寻云屋,巾子峰前种槿篱。

此趣已高天下士,不须功业似鸱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