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非侠非狂非逸民,读书谋国不谋身。
一封北阙三千牍,再活西州六万人。
雨露晚从天上落,芝兰亲见掌中新。
仁心义概丝纶语,长挂巴山月半轮。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题浩然李致政义概堂》。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赞美和期许,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非侠非狂非逸民,读书谋国不谋身。”这两句描绘了一位有远大抱负的士人形象,他既不是那种轻率鲁莽的人,也不是过度沉迷于个人享乐的普通百姓,而是专心致志地通过阅读来思考国家的大计,不为私利所动。
“一封北阙三千牍, 再活西州六万人。”这里诗人赞颂了浩然李致政义概堂之建立,对于国事的关注和贡献。北阙(即宫殿前的台阶)象征着朝廷的权力中心,而“三千牍”则寓意为大量的奏章,显示了士人通过上书来表达对国家大事的看法。西州六万人的再生,意味着士人通过其学问和智慧,为民众带来了希望与生命。
“雨露晚从天上落,芝兰亲见掌中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同时也隐喻了知识的滋润和文化的传承。雨露象征着知识的滋养,而芝兰则是古人心目中高洁、芬芳之物的代表,掌中新指的是亲手栽培并见证其成长。
“仁心义概丝纶语,长挂巴山月半轮。”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胸怀和理想。仁心即仁爱之心,义概则是对于正义的概括,这里是指士人以仁德为本,以义为准绳。巴山月半轮,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悠远深邃的境界。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浩然李致政义概堂的题咏,展现了作者对于士人理想、国家命运以及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思考和寄托,是一首集思索与赞美于一体的佳作。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雪茹冰餐入骨香,帽欹驴瘦尽诗狂。
人传幼妇皆称绝,鬼笑家兄不姓方。
细雨寒灯初梦短,断丝枯木一声长。
上天已办河东赋,岂有长贫执戟郎。
谢墅新成了,潘舆竟不归。
升堂仰遗像,下拜泣沾衣。
反哺乌何在,卧冰鱼自肥。
梦中环佩响,惊喜觉来非。
清境故应好,新寒殊不胜。
征衣愁著尽,凭槛喜犹能。
乱眼船离岸,关心山见棱。
个中有句在,下语更谁曾。
艮斋引袖出明光,归卧西江一草堂。
种满山中浑是桂,怪来月窟更无香。
九秋金粟供朝饭,三径黄花并夕粮。
履上星辰冠上豸,一时脱却濯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