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杂诗十二首(其六)

闻昔未央宫,缔构极弘丽。

周遭数十里,台殿咸称是。

虽云可重威,何以训来裔。

文皇撒露台,诚足范后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宏伟建筑的追忆与反思。诗人首先提到“闻昔未央宫,缔构极弘丽”,仿佛在耳边回响着历史的辉煌,未央宫的构建达到了极高的壮丽程度。接着,“周遭数十里,台殿咸称是”描述了宫殿的广阔与壮观,四周数十里的范围内,每一座台殿都堪称典范。

然而,诗人并未止步于对建筑本身的赞叹,而是进一步思考其背后的意义:“虽云可重威,何以训来裔。”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宏伟大厦,是否真的能够长久地维护权威?又如何教育后代?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疑问,也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最后,“文皇撒露台,诚足范后世”一句,诗人似乎找到了答案——文皇(可能是指汉文帝)所建造的露台,不仅体现了当时的辉煌,更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肯定,也表达了对传承与创新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对古代建筑艺术的赞美,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对未来的启示。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七)

纵目咸阳原,陵墓高嶙峋。

佳气久萧索,秋雨暗荆榛。

重泉閟玉匣,芳草埋石麟。

神灵竟何在,倏经千百春。

偶思薛平事,茫昧奚足云。

张侯有高识,允矣社稷臣。

形式: 古风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八)

晓出城东门,山川入遐睇。

纵观细柳营,重感当年事。

军容不入国,将军宜不拜。

棘门与灞上,无乃真儿戏。

条侯乃虎臣,足膺藩屏寄。

寥寥已千年,此事孰能继。

形式: 古风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九)

汉武志求仙,通天置祠具。

修茎立仙掌,云表承清露。

屑琼供晨餐,拟期寿年固。

胡为竟无成,垂老方悔悟。

颓龄竟莫驻,灵迹亦非故。

何如葆冲和,百岁或可度。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十)

东都重经术,校雠何审详。

唐兴尊圣道,斯文赖表章。

群经刻翠琰,森列置国庠。

众目共观睹,异诸孔壁藏。

逮今数百载,字画犹辉光。

义理焕日星,万载明纲常。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