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逢原挽词(其二)

惊闻义骨殒狐狸,怅失中朝一吏师。

广汉威名由擿伏,宽饶直气不容欺。

丹心共愤时多难,白首相期论少卑。

满眼西风空溅泪,何心忍读蔡邕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的《曾逢原挽词(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哀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忠诚正直品质的呼唤。

首联“惊闻义骨殒狐狸,怅失中朝一吏师”以强烈的感情开篇,描述了听到友人离世的消息时的震惊与悲痛,同时表达了对友人作为朝廷官员的敬重与怀念。这里的“义骨”指的是忠贞不渝的灵魂,“狐狸”则暗喻那些奸佞小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友人的高尚品格。

颔联“广汉威名由擿伏,宽饶直气不容欺”进一步赞扬友人的威望与正直。广汉、宽饶均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诗人以此类比,强调友人揭露邪恶、坚持正义的行为,不容许任何欺骗,体现了其坚定的道德立场。

颈联“丹心共愤时多难,白首相期论少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面对时代之难,以及对彼此人格的尊重与期待。丹心象征赤诚之心,这里指对国家、对正义的忠诚;相期论少卑则是说希望在年老时还能保持高尚的品德,不随波逐流。

尾联“满眼西风空溅泪,何心忍读蔡邕碑”以景物描写收束全诗,西风中诗人满含泪水,难以忍受阅读蔡邕碑文的痛苦。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其碑文往往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此处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哀悼之情,以及对友人离世的无法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离世的哀悼,展现了对忠诚、正直品质的颂扬,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收录诗词(316)

沈与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安次山挽词(其一)

都门惜别泪沾巾,回首孤城草木春。

封豕遥闻食上国,疾风悬料识忠臣。

程婴已死终存赵,扬子虽生辄美新。

青史高名知不朽,遗荣犹贲土中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安次山挽词(其二)

晓殿传催玉笋班,东风小立照衰颜。

临分愧我江湖上,伏节悲君矢石间。

往事凄凉千古恨,旧交零落几人还。

殊方更致生刍奠,目断高丘涕泪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刘资政挽词(其一)

国耻忍言城下盟,忽惊河洛失清宁。

心摧宝仗离宸极,血溅辕门落将星。

请死自缘鸣越甲,乞师谁为哭秦庭。

高名会与丘山重,一诵遗箴一涕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刘资政挽词(其二)

志士长悲处死难,唯公勇决一言间。

结缨季路空遗迹,投阁扬雄亦厚颜。

义烈峥嵘昭国史,忠魂寂寞閟家山。

只鸡已负它年约,下客伤心两鬓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