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的《曾逢原挽词(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哀悼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忠诚正直品质的呼唤。
首联“惊闻义骨殒狐狸,怅失中朝一吏师”以强烈的感情开篇,描述了听到友人离世的消息时的震惊与悲痛,同时表达了对友人作为朝廷官员的敬重与怀念。这里的“义骨”指的是忠贞不渝的灵魂,“狐狸”则暗喻那些奸佞小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友人的高尚品格。
颔联“广汉威名由擿伏,宽饶直气不容欺”进一步赞扬友人的威望与正直。广汉、宽饶均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诗人以此类比,强调友人揭露邪恶、坚持正义的行为,不容许任何欺骗,体现了其坚定的道德立场。
颈联“丹心共愤时多难,白首相期论少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面对时代之难,以及对彼此人格的尊重与期待。丹心象征赤诚之心,这里指对国家、对正义的忠诚;相期论少卑则是说希望在年老时还能保持高尚的品德,不随波逐流。
尾联“满眼西风空溅泪,何心忍读蔡邕碑”以景物描写收束全诗,西风中诗人满含泪水,难以忍受阅读蔡邕碑文的痛苦。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其碑文往往寄托着对逝者的哀思。此处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哀悼之情,以及对友人离世的无法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离世的哀悼,展现了对忠诚、正直品质的颂扬,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