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一百则(其二十)

龙牙山里龙无眼,死水何曾振古风。

禅板蒲团不能用,只应分付与卢公。

形式: 偈颂 押[东]韵

翻译

龙牙山中的龙没有眼睛,死水自古以来未曾激起过任何风浪。
禅杖和蒲团都派不上用场,只应该赠送给卢公。

注释

龙牙山:地名,可能象征着沉寂或不显眼的地方。
龙无眼:比喻龙牙山缺乏活力或生机。
死水:形容停滞不前、毫无生气的水。
振古风:激发古代的风气或活力。
禅板:禅宗修行时敲击的木板,象征着禅修。
蒲团:禅修者打坐的垫子。
卢公:卢公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者某个有禅修兴趣的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重显所作的《颂一百则》中的第二十首。诗中以“龙牙山里龙无眼”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一个隐喻场景,暗示了某种沉寂或荒凉的气息,仿佛龙的威严和力量在龙牙山中已消失,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接下来,“死水何曾振古风”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停滞不前,如同死水一般,未曾有过激荡人心的古风重现。

“禅板蒲团不能用”一句,可能是指禅宗修行中的工具或环境不再适宜,暗示了佛法或修行传统的衰落,连基本的禅修设施也无法激发人们的精神追求。最后,“只应分付与卢公”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无奈和感慨,认为这些遗物或传统应当交给像卢公这样能够理解和传承的人,期待有识之士能接手并振兴。

整首诗通过隐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衰落的忧虑,以及对有志于复兴者的期盼,体现了释重显作为僧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关怀。

收录诗词(408)

释重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一百则(其四十二)

活中有眼还同死,药忌何须鉴作家。

古佛尚言曾未到,不知谁解撒尘沙。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颂一百则(其二十二)

莲花荷叶报君知,出水何如未出时。

江北江南问王老,一狐疑了一狐疑。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一百则(其六十九)

黄巢过后曾收剑,大笑还应作者知。

三十山藤且轻恕,得便宜是落便宜。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一百则(其四十一)

闻见觉知非一一,山河不在镜中观。

霜天月落夜将半,谁共澄潭照影寒。

形式: 偈颂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