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足谢客二首(其二)

山寒入我足,春尽犹负暄。

白日寡人事,企脚卧南轩。

以此息微躬,可与智者论。

兴至行植杖,尊生长闭门。

客来倦倒屣,詶对言不繁。

初煦群蚁游,微飙一卉翻。

逍遥乐无营,高举远虞樊。

时鸟渐发声,地静同山村。

寥阒见孤往,二屦埋藓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足而无法行走,只能在南轩中静卧,感受春天逐渐消逝的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首句“山寒入我足”,既指自然环境的寒冷,也暗喻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接着,“春尽犹负暄”表达出春天即将过去,但诗人仍能享受阳光的温暖,象征着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生活的美好。

“白日寡人事,企脚卧南轩”描绘了诗人独处的情景,白天很少有人事打扰,他静静地躺在南轩,企盼着时光的流逝。这种孤独而又自得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以此息微躬,可与智者论”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这样的生活状态,与智者交流思想,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智慧的启迪。这反映了诗人对精神层面追求的重视。

“兴至行植杖,尊生长闭门”描述了诗人在兴致来临时,拿起手杖散步,而酒尊则常常紧闭,暗示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漠,更注重精神的满足。

“客来倦倒屣,詶对言不繁”写出了诗人对待来访客人的态度,虽然疲倦但仍热情接待,交谈简短而不失真诚,体现了诗人待人接物的谦逊与从容。

“初煦群蚁游,微飙一卉翻”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阳光初照下的蚂蚁活动和微风吹动的花朵,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现象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逍遥乐无营,高举远虞樊”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远离世俗的忧虑和困扰,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时鸟渐发声,地静同山村”描绘了春天到来,鸟儿开始歌唱,大地一片宁静,仿佛与山村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象。

“寥阒见孤往,二屦埋藓痕”最后两句通过描写诗人独自一人在寂静中行走,留下足迹被青苔覆盖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超然,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和生活困境时的平静心态,以及对自然、精神自由和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再题渊明把菊图

渊明磊落人,饮酒非其意。

宁愁乡里儿,沉湎聊避世。

寄奴熊虎姿,殷刘亦蜉蚁。

黄菊无世情,萧条见高寄。

可怜岩壑笔,睹此丹青士。

柴桑忆昔游,清风在山寺。

知心惟远公,颓唐任我醉。

形式: 古风

午眠听雨骏孙挈子玉至因与从子脩远对弈呼童烹泉坐观竟日

饱食万虑灭,冥心游六宇。

叩门见二屦,惊散半床雨。

呼童烹新茶,浓绿映泼乳。

诸君兴有以,对局无宾主。

毕膊夹檐霤,落子声可数。

久无胜物心,累月枰挂柱。

隅座揽弈者,色若贪欲取。

旁观为动容,一笑决嬴羽。

局残炉巳歇,微霁漏窗树。

俗客谈理乱,无言止挥麈。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松月夜窗虚各以一字为韵(其一)

秋气从何来,吹我岩畔松。

所思在天末,道远岂易逢。

耿耿夜不寐,月吐东南峰。

开轩眺前溪,正坠双芙蓉。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松月夜窗虚各以一字为韵(其二)

窗阴松桂寒,起弄松际月。

梦中识故山,苍苍苔露滑。

故人京洛满,玄黄烂篚厥。

西风归去来,白云卧天阙。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