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十二时偈(其五)》由唐代诗人文偃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宇宙与个体、法与灵光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洞察万物本质的哲学思考。
“食时辰”,开篇即以日常生活的“食”为切入点,引出时间的概念,暗示着生命与时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精神的无限可能。
“恒沙世界眼中人”,将个体置于浩瀚宇宙的背景下,强调每个人都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使在无边无际的时间与空间中,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万法皆从一法生”,这一句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法则,即所有现象都源于同一根本法则,体现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一法灵光谁是邻”,在此,诗人将“一法”视为灵光,进一步深化了对宇宙本源的探索。提出的问题“谁是邻”,则是在询问除了“一法”之外,还有何物能与其相比较或接近,以此表达对宇宙真理的追寻和对单一法则至高无上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宇宙观,既展现了对个体存在的深刻反思,又蕴含了对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真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