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十年居此,何尝识酒荤。
柴扉人少到,草径鹿同群。
雨足添新瀑,山深有剩云。
水瓢丹灶外,闲事不曾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汝燧的作品《访上官道人庵》。诗中描绘了诗人长期居住在一个偏僻宁静的地方,那里的生活简单而清贫。他很少与外界接触,门前的柴扉罕有人至,连鹿群都成了他的邻居。雨后山间瀑布水量充足,深山里云雾缭绕,显得更加幽深。诗人在庵外用水瓢打水,丹灶旁烹煮,过着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对外界琐事一无所知。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道人庵的清幽环境和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赵汝燧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不详
拣得溪山住,三间草屋低。
坐贫忧酒债,废事悔棋迷。
壁坏何时补,诗成无处题。
留余余戒饮,白饭荐黄鸡。
数间屋子压溪光,百十乔松列翠行。
鹤为听琴朱顶侧,鸭皆睡日绿头藏。
后园遣仆锄冬笋,隔岸寻僧度野航。
天色黄昏归已晚,苦留夜话对胡床。
雨意方浓改作晴,杖藜野外访柴荆。
争寻桑叶占蚕熟,退立田塍避犊行。
风过沙平收鸟迹,烟浓寺没但钟声。
小童走报余将至,一笑松间倒屣迎。
都不见尘埃,园扉傍水开。
晴茵铺碧草,风弹落黄梅。
访子因寻竹,呼童急办杯。
诗僧相继至,罢酒把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