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二)百街岭

遥街百磴转嵚嵜,落日扶舆下岭迟。

与树蔽亏湖冉冉,因山高下屋累累。

俭勤成俗从知富,灵秀钟人信有奇。

十载一行殊恨晚,分金不见橘黄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百街岭的壮丽景色和人文风情。首联“遥街百磴转嵚嵜,落日扶舆下岭迟”以动态的视角描绘了夕阳下,人们缓缓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间,时间仿佛因此而变得缓慢。接着,“与树蔽亏湖冉冉,因山高下屋累累”两句,通过树木、湖泊、房屋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和谐共存的画面,山势起伏,房屋错落有致,呈现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图景。

“俭勤成俗从知富,灵秀钟人信有奇”则表达了对当地民风淳朴、勤劳节俭的赞美,以及对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独特魅力的感慨。最后,“十载一行殊恨晚,分金不见橘黄时”流露出诗人对未能在橘子成熟之时前来欣赏美景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厚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百街岭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江南地区独特的山水田园之美,以及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三)宿静观楼

抱被何缘三宿恋,烧灯一笑两人俱。

秋山破梦风生树,夜水明楼月在湖。

尽占物华知地胜,时闻人语觉村孤。

不烦诗句追清赏,太史楣间记是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四)游能仁弥勒

郁然台殿锁芙蓉,见客山僧自打钟。

小槛浮空秋水阁,虚庭随影夕阳松。

泗州名在池无塔,饭石师归寺有峰。

欲扫南墙留半偈,白云回首愧尘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五)宿灵源寺

夜随钟梵入灵源,一笑虚堂解带眠。

旋接僧谈多旧识,偶依禅榻岂前缘。

离离松桧摇山月,兀兀楼台宿暝烟。

尘句何年传到此,篝灯试读已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六)翠峰寺

空翠夹舆松十里,断碑横路寺千年。

遗踪见说降龙井,裹茗来尝悟道泉。

伏腊满山收橘柚,蒲团倚户泊云烟。

书生分愿无过此,悔不曾参雪窦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