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三)宿静观楼

抱被何缘三宿恋,烧灯一笑两人俱。

秋山破梦风生树,夜水明楼月在湖。

尽占物华知地胜,时闻人语觉村孤。

不烦诗句追清赏,太史楣间记是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静观楼住宿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洞庭东山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

首联“抱被何缘三宿恋,烧灯一笑两人俱”,开篇即以“三宿恋”点出对静观楼的留恋之情,与“烧灯一笑两人俱”形成对比,暗示了与友人的欢聚时光,以及对这份相聚的珍惜。

颔联“秋山破梦风生树,夜水明楼月在湖”,运用拟人手法,将秋山、夜水赋予生命,风在树梢间轻拂,仿佛打破了诗人的梦境;而明月倒映在湖中,照亮了静观楼,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夜晚景象。

颈联“尽占物华知地胜,时闻人语觉村孤”,进一步描绘了东山的自然风光之美,以及村落的宁静。诗人似乎在赞叹这片土地的丰富物产和独特魅力,同时,偶尔传来的村民话语声,又让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显得并不孤独。

尾联“不烦诗句追清赏,太史楣间记是阇”,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欣赏无需过多言语,因为大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诗篇。同时,也暗示了这样的美景和体验,应当被记录下来,供后人品味和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洞庭东山的自然美和人文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四)游能仁弥勒

郁然台殿锁芙蓉,见客山僧自打钟。

小槛浮空秋水阁,虚庭随影夕阳松。

泗州名在池无塔,饭石师归寺有峰。

欲扫南墙留半偈,白云回首愧尘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五)宿灵源寺

夜随钟梵入灵源,一笑虚堂解带眠。

旋接僧谈多旧识,偶依禅榻岂前缘。

离离松桧摇山月,兀兀楼台宿暝烟。

尘句何年传到此,篝灯试读已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六)翠峰寺

空翠夹舆松十里,断碑横路寺千年。

遗踪见说降龙井,裹茗来尝悟道泉。

伏腊满山收橘柚,蒲团倚户泊云烟。

书生分愿无过此,悔不曾参雪窦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七)游洞庭将归再赋

城中遥指一螺苍,到此依然自一乡。

晓鼓隔溪渔作市,秋风吹枳橘连墙。

名山更倚湖增胜,清赏刚临月有光。

正尔会心空又去,不如僧住竹间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