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旅次登楼作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押[尤]韵

翻译

路上行人,踏起的阵阵尘埃四处飞扬,行客相逢的时候,都交口称道:这座大楼像幻觉中出现的奇景。他们指点着最高处的檐牙,称赞它建筑的奇异雄伟,像波浪起涌,浮云飘动。今年这一带有万里长的地方,金兵没有来侵犯,人们过着太平的日子。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废除长淮的界限,恢复原来宋朝的版图。我们要建立一支有千骑的地方军,用以保卫地方上的安宁。登上高楼,凭靠着栏干观望,东南临安的上空,有一股吉祥的气象,这可能是皇帝下决心要发兵打过长淮去,收复西北的神州。
有很长的时间了,怀念嵩洛的李德裕早已去世了;有人笑我,为什么在这个楚尾吴头的地方不走?看吧!像刀弓一样的田中小道上,往来的车马像流水似的连绵不断。从现在起,我们要尽情地享受这赏心乐事的快乐,要尽快安排酒令诗筹等娱乐器具,以供应人们来这里饮酒赋诗的时候用,我们要把这里建设成华胥国,虽然这是个梦,但是,我们祝愿人们年年来这里象旧地重游一样。

注释

征埃:行路人走起来的尘埃。
幻出:虚构的意思。
檐牙:古代建筑屋檐上翘的叫飞檐,沿着屋檐的边沿下垂的叫檐牙。
长淮:指淮河之长。
千骑:辛弃疾在滁州建立了一支地方武装。
农忙时生产,闲时训练,战时打仗。
凭栏:倚着栏干。
佳气:吉祥的气象。
神州:泛指中国。
怀嵩:怀嵩楼。
怀嵩楼即今北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
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
,故可称“楚尾吴头”。
陌上:田野小道。
华胥:人名。
传说是伏羲氏的母亲。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辛弃疾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征埃成阵,行客相逢"展现了旅途中的繁忙景象,尘土飞扬,行人络绎不绝。"都道幻出层楼"则寓言般地表达了眼前繁华都市的惊奇与赞叹。词人抬头远眺,"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高楼耸立,如同海市蜃楼,令人遐想。

"今年太平万里"传达出当时社会相对安宁的氛围,然而"罢长淮、千骑临秋"又暗示着边关军事活动的存在,显示出词人对国家边防的关心。他倚栏远望,心中思绪万千,"东南佳气"象征着繁荣富庶,"西北神州"则寄托着对沦陷领土的深深怀念。

"千里怀嵩人去"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自嘲身处偏远之地。"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繁华的市井生活,但词人心中仍留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他期待未来的"赏心乐事",通过"酒令诗筹"来排遣忧愁,希望每年都能像过去一样,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结尾"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寄寓了词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期盼,充满了深深的感慨和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整体来看,这是一首以旅途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与国家情怀的词作,展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深沉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声声慢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

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

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

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澹,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

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娇红。

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

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杏花天

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

荼付与薰风管。燕子忙时莺懒。多病起、日长人倦。

不待得、酒阑歌散。副能得见茶瓯面。

却早安排肠断。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杏花天.嘲牡丹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

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沈香亭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

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杏花天.无题

病来自是于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

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

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

形式: 词牌: 杏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