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

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

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

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澹,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

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娇红。

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

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翻译

在开元盛世,如同在天空中种植花朵,月宫的桂花树影层层叠叠。
十里之外都能闻到香气,那一枝金黄色的粟米花朵精致玲珑。
在碧绿的池塘边,回响着管弦乐声,那时的风月,让我心生愁绪。
龙袍远去,只剩下江南的草木,被烟雾笼罩在深深的宫墙之内。
只因她天生冷淡的气质,被西风吹拂,她的香气浓郁得深入骨髓。
徒然模仿丹蕉,叶子展开时偷偷染上了娇艳的红色。
道人随意打扮,却流露出自家独特的香气风格。
又或许,是为了逃避凄凉,她常常沉醉其中。

注释

开元:唐朝皇帝唐玄宗的年号。
天上栽花:形容月宫的仙境。
翠华:古代帝王仪仗中的绿色旗帜。
烟锁:形容宫墙内被烟雾笼罩。
天姿冷澹:指女子清冷的气质。
丹蕉:一种热带植物,叶子颜色鲜艳。
香底家风:指家族特有的香气风格。
凄凉:悲凉、孤寂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词以“开元盛日”起笔,描绘了一幅繁华景象,如同月宫中桂花盛开,香气四溢,十里飘香。然而,词人将这种美景与现实中的宫廷生活相对照,暗示了深深的哀愁。他提到“翠华远”,暗示皇权远离民间,江南草木在深宫中被烟雾笼罩,象征着宫禁的封闭和孤独。

接着,词人转向对桂花本身的描绘,赞美其冷淡天姿,却被秋风催发了浓郁的香气。这与丹蕉的娇红形成对比,暗示了词人对于个性被压抑、才华被忽视的感慨。他借用“道人”形象,表达了自己不拘小节、追求真我风格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仿佛只有借酒浇愁才能暂时忘却内心的凄凉。

总的来说,这首《声声慢》通过桂花这一意象,寓言式地反映了词人对盛世繁华背后的孤寂、压抑以及个人志向无法施展的无奈情绪。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杏花天

牡丹昨夜方开遍。毕竟是、今年春晚。

荼付与薰风管。燕子忙时莺懒。多病起、日长人倦。

不待得、酒阑歌散。副能得见茶瓯面。

却早安排肠断。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杏花天.嘲牡丹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

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沈香亭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

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杏花天.无题

病来自是于春懒。但别院、笙歌一片。

蛛丝网遍玻璃盏。更问舞裙歌扇。

有多少、莺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杨花也笑人情浅。故故沾衣扑面。

形式: 词牌: 杏花天

沁园春(其二)

有美人兮,玉佩琼琚,吾梦见之。

问斜阳犹照,渔樵故里,长桥谁记,今古期思。

物化苍茫,神游仿佛,春与猿吟秋鹤飞。

还惊笑,向晴波忽见,千丈虹霓。觉来西望崔嵬。

更上有青枫下有溪。

待空山自荐,寒泉秋菊,中流却送,桂棹兰旗。

万事长嗟,百年双鬓,吾非斯人谁与归。

凭阑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题。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