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诗(其十六)包山祠

白云最深处,像设盈岩堂。

村祭足茗粣,水奠多桃桨。

䇹䉦突古砌,薜荔绷颓墙。

炉灰寂不然,风送杉桂香。

积雨晦州里,流波漂稻粱。

恭惟大司谏,悯此如发狂。

命予传明祷,祗事实不遑。

一奠若肸蚃,再祝如激扬。

出庙未半日,隔云逢澹光。??雨点少,渐收羽林枪。

忽然山家犬,起吠白日傍。

公心与神志,相向如玄黄。

我愿作一疏,奏之于穹苍。

留神千万祀,永福吴封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大自然中进行祭祀活动的情景。诗人首先通过"白云最深处,像设盈岩堂"的景象,营造出一番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表明祭祀之地选在山林深处的古老建筑中。接下来的"村祭足茗粣,水奠多桃桨"则透露出当地居民对这一传统活动的参与和尊崇,以及祭品的丰富与精美。

诗人通过"䇹䉦突古砌,薜荔绷颓墙"来描写祭坛周围环境的荒废与年久,这种景象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量对人造物的侵蚀。随后"炉灰寂不然,风送杉桂香"则表明了祭祀活动中火已熄灭,但依旧能感受到自然界带来的清新气息。

在"积雨晦州里,流波漂稻粱"中,诗人描绘出一片因连绵细雨而显得有些阴暗与湿润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雨水对田地的滋润。"恭惟大司谏,悯此如发狂"表达了诗人对祭祀仪式的敬畏之心以及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接下来的"命予传明祷,祗事实不遑"则是诗人对于执行这一神圣任务的自信与决心。"一奠若肸蚃,再祝如激扬"表现了祭祀过程中的庄严与激动情感。

随后"出庙未半日,隔云逢澹光"描绘出了诗人离开祭坛后的情景,那是天色尚早,但已能看到透过云层的阳光,这表明了一种希望和启示。"??雨点少,渐收羽林枪"则是对雨后初晴时分的细雨逐渐减弱,以及山林中树木逐渐露出的生动描写。

忽然间"山家犬,起吠白日傍"打破了之前的宁静氛围,这也许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某种感受或是对现实世界的回归。最后"公心与神志,相向如玄黄"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地之间沟通、心灵与宇宙和谐共生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秘,展现出诗人对宇宙秩序、自然律动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崇。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太湖诗(其十七)圣姑庙

洛神有灵逸,古庙临空渚。

暴雨驳丹青,荒萝绕梁梠。

野风旋芝盖,饥乌衔椒糈。

寂寂落枫花,时时斗鼯鼠。

常云三五夕,尽会妍神侣。

月下留紫姑,霜中召青女。

俄然响环佩,倏尔鸣机杼。

乐至有闻时,香来无定处。

目瞪如有待,魂断空无语。

云雨竟不生,留情在何处。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太湖诗(其二十)石板

翠石数百步,如板漂不流。

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

中若莹龙剑,外唯叠蛇矛。

狂波忽然死,浩气清且浮。

似将翠黛色,抹破太湖秋。

安得三五夕,携酒棹扁舟。

召取月夫人,啸歌于上头。

又恐霄景阔,虚皇拜仙侯。

欲建九锡碑,当立十二楼。

琼文忽然下,石板谁能留。

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太湖诗(其一)初入太湖

闻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识。

今朝得游汎,大笑称平昔。

一舍行胥塘,尽日到震泽。

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

连空澹无颣,照野平绝隙。

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疏岑七十二,??露矛戟。

悠然啸傲去,天上摇画艗。

西风乍猎猎,惊波罨涵碧。

倏忽雷阵吼,须臾玉崖坼。

树动为蜃尾,山浮似鳌脊。落照射鸿溶,清辉荡抛?。

云轻似可染,霞烂如堪摘。

渐暝无处泊,挽帆从所适。枕下闻澎湃,肌上生瘆?。

讨异足邅回,寻幽多阻隔。

愿风与良便,吹入神仙宅。

甘将一蕴书,永事嵩山伯。

形式: 古风

太湖诗(其十二)投龙潭

龟山下最深,恶气何洋溢。

涎水瀑龙巢,腥风卷蛟室。

晓来林岑静,狞色如怒日。

气涌扑炱煤,波澄埽纯漆。

下有水君府,贝阙光比栉。

左右列介臣,纵横守鳞卒。

月中珠母见,烟际枫人出。

生犀不敢烧,水怪恐摧捽。

时有慕道者,作彼投龙术。

端岩持碧简,斋戒挥紫笔。

兼以金蜿蜒,投之光焌律。

琴高坐赤鲤,何许纵仙逸。

我愿与之游,兹焉托灵质。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