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诗(其二十)石板

翠石数百步,如板漂不流。

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

中若莹龙剑,外唯叠蛇矛。

狂波忽然死,浩气清且浮。

似将翠黛色,抹破太湖秋。

安得三五夕,携酒棹扁舟。

召取月夫人,啸歌于上头。

又恐霄景阔,虚皇拜仙侯。

欲建九锡碑,当立十二楼。

琼文忽然下,石板谁能留。

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数百步的翠石,像木板般漂浮不移。
我疑惑这是水仙女的心意,浮现在青玉般的洲渚之上。
中心如明镜般的龙剑,外围则是层层叠叠的蛇矛。
狂暴的波涛瞬间静止,浩然之气清澈浮动。
仿佛用翠绿色的黛墨,点破了太湖秋天的宁静。
如何能有那十五的夜晚,带着美酒划着小舟。
邀请月宫的夫人,一同在上头吟啸歌唱。
又怕夜空太过辽阔,只能向天帝礼拜仙人。
想立起九锡碑,却只能在十二层高楼设想。
突然间,琼文降临,石板又能留住什么。
知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水面上的鸥鸟懂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水天一色的境界。"翠石数百步,如板漂不流",开篇即展现了一幅绿水青石相依的画面,翠石如同巨大的板块漂浮在湖面上,却又仿佛没有流动,显得格外宁静。

接下来的“空疑水妃意,浮出青玉洲”则让人感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想象。这里的“水妃”是对太湖神秘力量的拟人化表达,而“浮出青玉洲”则是对湖中岛屿的生动描绘,既显得湖光山色之美,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超凡脱俗之美的向往。

"中若莹龙剑,外唯叠蛇矛"一句,则用了“莹龙”和“叠蛇”的形象来比喻太湖中的岛屿,或许是指水波如剑,岛屿如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力的敬畏与赞美。紧接着的"狂波忽然死,浩气清且浮"则描绘了一幅由动转静的景象,从而突出了太湖之水的神秘莫测和不可预测。

随后的"似将翠黛色,抹破太湖秋"一句,则是诗人对太湖秋天美丽景色的描写。这里的“翠黛色”可能指的是山石间渗透出的绿意,而“抹破”则形象地表达了自然之手轻轻触碰着太湖的秋意,显得既柔和又深远。

"安得三五夕,携酒棹扁舟。召取月夫人,啸歌于上头。"这几句诗,则是诗人对美好时光的享受与向往。他希望能够在太湖边安静地度过一些黄昏时分,带着酒乘坐简陋的小船,并且邀请“月夫人”(可能是指月亮或自然之神)一同,在船上高声歌唱。

"又恐霄景阔,虚皇拜仙侯。欲建九锡碑,当立十二楼。"这里的诗人表达了对广阔天地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不朽遗迹和宏伟建筑的向往。他担心美好的景致可能会消逝,因此希望能够通过建立碑文和楼台来永恒纪念这一切。

最后,“琼文忽然下,石板谁能留。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则是诗人对自然界不可预测的力量以及人类渺小的感慨。这里的“琼文”可能指的是天降的祥瑞或者是自然界突然出现的奇迹,而“石板谁能留”则是在强调即使是坚固的石板也无法阻挡自然之力。"此事少知者,唯应波上鸥"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神秘事件只有在水波间漂浮的小鸟才能明白其奥妙,而人类则难以洞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太湖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想象,以及他对自然界之美与力量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太湖诗(其一)初入太湖

闻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识。

今朝得游汎,大笑称平昔。

一舍行胥塘,尽日到震泽。

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

连空澹无颣,照野平绝隙。

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疏岑七十二,??露矛戟。

悠然啸傲去,天上摇画艗。

西风乍猎猎,惊波罨涵碧。

倏忽雷阵吼,须臾玉崖坼。

树动为蜃尾,山浮似鳌脊。落照射鸿溶,清辉荡抛?。

云轻似可染,霞烂如堪摘。

渐暝无处泊,挽帆从所适。枕下闻澎湃,肌上生瘆?。

讨异足邅回,寻幽多阻隔。

愿风与良便,吹入神仙宅。

甘将一蕴书,永事嵩山伯。

形式: 古风

太湖诗(其十二)投龙潭

龟山下最深,恶气何洋溢。

涎水瀑龙巢,腥风卷蛟室。

晓来林岑静,狞色如怒日。

气涌扑炱煤,波澄埽纯漆。

下有水君府,贝阙光比栉。

左右列介臣,纵横守鳞卒。

月中珠母见,烟际枫人出。

生犀不敢烧,水怪恐摧捽。

时有慕道者,作彼投龙术。

端岩持碧简,斋戒挥紫笔。

兼以金蜿蜒,投之光焌律。

琴高坐赤鲤,何许纵仙逸。

我愿与之游,兹焉托灵质。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太湖诗(其十三)孤园寺

艇子小且兀,缘湖荡白芷。

萦纡泊一埼,宛到孤园寺。

萝岛凝清阴,松门湛虚翠。

寒泉飞碧螭,古木斗苍兕。

钟梵在水魄,楼台入云肆。岩边足鸣?,树杪多飞鸓。

香莎满院落,风汎金靃靡。

静鹤啄柏蠹,闲猱弄榅䗁。

小殿熏陆香,古经贝多纸。

老僧方瞑坐,见客还强起。

指兹正险绝,何以来到此。

先言洞壑数,次话真如理。

磬韵醒闲心,茶香凝皓齿。

巾之劫贝布,馔以栴檀饵。

数刻得清净,终身欲依止。

可怜陶侍读,身列丹台位。

雅号曰胜力,亦闻师佛氏。

今日到孤园,何妨称弟子。

形式: 古风

太湖诗(其十)明月湾

晓景澹无际,孤舟恣回环。

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半岩翡翠巢,望见不可攀。

柳弱下丝网,藤深垂花鬘。

松瘿忽似狖,石文或如虥。

钓坛两三处,苔老腥斑斑。

沙雨几处霁,水禽相向闲。

野人波涛上,白屋幽深间。

晓培橘栽去,暮作鱼梁还。

清泉出石砌,好树临柴关。

对此老且死,不知忧与患。

好境无处住,好处无境删。

赧然不自适,脉脉当湖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