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六)

寓庐大檀森且高,二百年种根株牢,纠枝结叶多鸢巢。

壮夫十刀猛难劈,偃地而崩易无力。

闺人篝镫坐方织,灭火狂奔惊霹礰。

堕鸢八九死六七,生者蚩蚩向门隙。

似解求生争一息,呼童掬灰煖其翼。

投之以粱不能食,炯炯窥人泪晴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风雨中寓庐的遭遇,以及风雨对人与自然界的冲击。开篇“寓庐大檀森且高”,描绘了寓所的高大与茂盛,暗示其坚固与生命力。接着,“二百年种根株牢”强调了这棵树的古老与深厚根基,预示着它在风雨中的顽强抵抗。

“纠枝结叶多鸢巢”描述了树上繁茂的枝叶和众多的鸢鸟巢穴,展现了生态的和谐共存。然而,好景不长,“壮夫十刀猛难劈,偃地而崩易无力”,即使强壮的人也难以砍倒这棵树,但一旦倒下,却显得脆弱无力,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脆弱并存。

“闺人篝镫坐方织,灭火狂奔惊霹礰”则转向了寓所内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宁静与突然的灾难之间的鲜明对比。女性织布的工作被突如其来的雷电打断,火光熄灭,人们惊慌失措,体现了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助与恐惧。

接下来,“堕鸢八九死六七,生者蚩蚩向门隙”描绘了风暴中鸢鸟的生死挣扎,生动地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尽管许多鸢鸟不幸丧生,但仍有幸存者试图寻找生存的机会,甚至向门缝寻求庇护。

最后,“似解求生争一息,呼童掬灰煖其翼。投之以粱不能食,炯炯窥人泪晴碧”进一步描绘了幸存鸢鸟的挣扎与希望。它们试图通过微弱的努力来维持生命,甚至向儿童求助,希望能得到温暖与食物。然而,这些努力往往徒劳无功,它们只能用明亮的眼神注视着人类,眼中充满了对生存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寓庐与鸢鸟的遭遇,反映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与坚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七)

西南河壖多厝棺,一朝飘泊随奔湍。

儿孙跣足走荒卤,往来讯觅携长竿。

蟛蜞咬骭流血鲜,号哭不得喉舌乾。

谁家故坟十围树,带椁连根倒当路。

黄泥不坚白骨露,败槥浮浮蚁资渡。

形式: 古风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八)

恶风薙树如薙发,遍地泥翻草根拔。

恶流灌街如灌河,高堂大厦皆盘涡。

三日五日断沽市,千家万家隔生死。

眼中苦劫难独逃,身外恩仇可平视。

冻雀满瓦无游鹰,拂面不去多饥蝇。

我方移榻避危壁,健脚来报东山崩。

时太白山崩,一石梗路,围可百亩。

形式: 古风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九)

懒童挈瓶苦运泉,炊妪泪眦愁湿烟。

西房阴阴窗顶揭,案书打作羊毛毡。

关门早饭一堂坐,汎滥江湖狎单舸。

坐之不安眠亦可,魂梦摇摇恐难妥。

夜中声势差一停,南云漏赤微有星,星芒荦确天生棱。

形式: 古风

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十)

两目淫淫万象烂,六时昏昏已无旦。

有何华岳来塞胸,触处都成古忧患。

流民十万方保家,道途心迹犹槎枒。

易兵为穰已不济,杀命于天复谁避?

直教愚贱轻织耕,转使仁人亡志气。

守令出衙称踏灾,拖鞭曳杖随舆儓,谓能体民同悲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