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旬连日大风雨因述见闻作短歌纪灾得十章(其十)

两目淫淫万象烂,六时昏昏已无旦。

有何华岳来塞胸,触处都成古忧患。

流民十万方保家,道途心迹犹槎枒。

易兵为穰已不济,杀命于天复谁避?

直教愚贱轻织耕,转使仁人亡志气。

守令出衙称踏灾,拖鞭曳杖随舆儓,谓能体民同悲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百姓在自然灾害与社会动乱双重打击下的苦难生活。首句“两目淫淫万象烂,六时昏昏已无旦”描绘了自然界的混乱与黑暗,隐喻社会秩序的崩塌。接着,“有何华岳来塞胸,触处都成古忧患”表达了内心的沉重与忧虑,华岳象征着难以承受的压力。

“流民十万方保家,道途心迹犹槎枒”描述了大量难民四处流浪,寻找生存之地的悲惨情景。“易兵为穰已不济,杀命于天复谁避?”反映了战争与灾难带来的绝望,即使试图寻求和平也难以实现。“直教愚贱轻织耕,转使仁人亡志气”揭示了社会道德与人性的扭曲,普通人失去生活的希望,而有良知的人也丧失了追求正义的动力。

“守令出衙称踏灾,拖鞭曳杖随舆儓,谓能体民同悲哀。”则批评了官僚阶层在灾难面前的冷漠与失职,他们虽然声称关心民众疾苦,但实际上并未真正行动起来帮助受灾群众。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当西曲变歌三章(其一)

对琴顽坐愁断弦,不如俯弄幽涧泉。

桃花当风未肯静,遂使陌路多谗言。

碧云迢迢天万里,缩入荒池一尺水,万物何人悟根始?

形式: 古风

当西曲变歌三章(其二)

狂澜溺我首,狂酒溺我心。

柳花不煖鸳鸯衾,屏山隔灯千丈岑,下有密网罗黄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当西曲变歌三章(其三)

瘈狗不愁顶生角,盲马何能识山岳?

煮硝炼磺求外丹,升天犹易脱骨难,肥肉留与他人餐。

形式: 古风

水涨平后散步登北城作二章(其一)

裹云坐清昼,压水眠黄昏。

素壁不留滓,今有新苔痕。

暄暄渐生日,稍稍堪出门。

漉漉江湖泥,烂烂胶巷村。

饥乌识人饿,不来屋角翻。

下投落叶堆,乱啄枯木根。

似感翼尚完,劳据仍天恩。

民生有转机,未妨乞食存。

八月御重裌,于理当已温。

何以风略吹,悚然凉心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