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校书孔彦常校资治通鉴作

群公爱我邀我居,平生文举情岂疏。

钩陈玄武在北极,上帝之府森图书。

赵韩魏降显德尾,司马蝉嫣世良史。

其人不见其言在,青草生原岁阳止。

吾君好学由生知,成汤得尹方有为。

应合它年尹躬学,书成泣像麒麟阁。

形式: 古风

翻译

众多官员爱戴我,邀请我居住此地,一生以来文举的情感怎能疏远。
北极星与玄武星守护,这是天帝的宝库,满载着丰富的书籍。
赵、韩、魏三国降服,彰显美德的尾声,司马氏如蝉鸣般清亮,是世间优秀的历史记录者。
他的身影虽未见,但言语流传世间,如同青草生长在原野,随着太阳的停止而止。
我们的君主喜好学习,智慧天生,商汤得到伊尹才有所作为。
预言将来会有像伊尹一样的人,著作完成时,会泪流满面地将其刻在麒麟阁上。

注释

群公:众位官员。
文举:指文才出众的人。
钩陈:古代星宿名,象征天帝。
森图书:众多的书籍,形容丰富。
赵韩魏:战国时期的三个国家。
司马蝉嫣:比喻司马家族的名声清亮。
岁阳:一年的结束,代指时间流逝。
生知:天生具有智慧。
尹:古代官职,辅佐君王的重臣。
麒麟阁:古代表彰功臣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校书孔彦常校资治通鉴作》。诗中,诗人表达了对群公的敬仰和对自己学术追求的感慨。他以“群公爱我邀我居”开篇,描绘了自己受到尊重的学术环境,接着提到“钩陈玄武在北极,上帝之府森图书”,运用天文意象象征学问的崇高与丰富。诗人提及历史人物如赵韩魏、司马氏,暗示自己对历史研究的深入,并通过“其人不见其言在,青草生原岁阳止”表达对前贤精神的追慕,认为他们的思想虽已不在,但影响深远。

诗人进而赞扬君主好学,以商汤得到尹伊的辅佐为例,强调教育和人才对于国家兴盛的重要性。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期望效仿先贤,完成著作的决心,甚至期待自己的著作能像尹伊那样被铭记于麒麟阁,流芳百世。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学术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自身学术成就的追求,展现了宋代学者的高尚情怀和理想抱负。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钱济明赠感慈长老

我闻栖禅人,一念超十地。

云何别影事,未免依缘气。

譬如幻男女,机废根随废。

不然怖头走,此病穷三世。

邦公狮子吼,曾使诸天喜。

广说无说时,俱成甘露味。

不知室久如,当有天来侍。

城隅竹坞近,梵刹开严閟。

以彼穴中空,清风自来萃。

我生久更事,求愚不求慧。

清风已说法,不用重宣偈。

开祖照人姿,沧波白蘋际。

居然九奏妙,往往鱼龙戏。

济明经世才,彫松识寒岁。

怀宝竟迷邦,此岂非良计。

名山寻胜士,投老终深诣。

我自所蕲廉,蝉叶真堪蔽。

形式: 古风

次韵阎秀才汉臣食兔

兔诚中山族,中古稍分裂。

唐虞用大牲,虽有目未瞥。

䨲孙能飞仙,飘忽天汉决。

不逢易牙试,厥胄几泯灭。

羿弧殒阳乌,曾不弋在穴。

王良马慢忌,扑握几奔掣。

初遭赳赳子,鼎饪饫毛血。

中逢宋鹊窘,饥吻啄原雪。

叔世削格多,星迸失行列。

蹄穷不得逸,如鼠限高闑。

应怜蚌潜水,暴腹想江月。

唇亡欲谁语,竟死犹结舌。

肩尻弱易解,狼藉腥尺铁。

抽毫置筠管,复苦蠹鱼齧。

论功在册府,微物推尔杰。

剡藤光夺缣,抄记良琐屑。

北邻阎夫子,尚忍资杯啜。

得诸韩卢口,实以彊暴劣。

作诗誇芳美,此誉宁所悦。

不如狐膏臊,质贱甘弃绝。

冢妖老通数,藤索夜空设。

尔曾不及彼,就获徒内热。

聆声无耸耳,当学缩颈鳖。

吾君阜万物,沛若泽未竭。

谁能复古初,此味傥可缺。

形式: 古风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其八)

平生惟亲旧,相得怀抱敞。

宁知老田里,三径得还往。

结庐在人境,此意陶令赏。

但话北窗凉,何必羲皇上。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其七)

黄冠一奇士,教我漱华池。

茅檐夕坚坐,见月柳间低。

水虫时一出,细浪作鳞差。

流观起百虑,内视失群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