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怀庆道中雪》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在漫天飞雪中行进的使者车马,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首句“飞雪长驱使者车”,以“飞雪”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雪花纷飞、覆盖大地的壮观景象,同时暗示了使者车马在雪中前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庄严的氛围。接着,“太行愁色满天涯”,将视线转向太行山脉,用“愁色”二字,赋予山脉以情感色彩,仿佛山川也在为这场大雪而忧愁,渲染出一种辽阔而又略带悲凉的意境。
“虚传梁苑平台赋,真作河阳一县花。”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将眼前的雪景与历史上的名篇相联系,既是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往文人墨客笔下雪景的追忆。通过对比,突出了雪景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
“流影风前迎剑气,寒光树杪澹人家。”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雪中的光影变化和宁静之美。雪花在风中飘舞,仿佛与剑气相迎,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而寒光在树梢间闪烁,映照着远处人家的宁静生活,营造了一种既冷冽又温馨的氛围。
最后,“问津明日知何处,千里西来有汉槎。”这两句以疑问的形式收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旅途的思考。在千里之外的西行途中,诗人或许在思考自己的归宿,或是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与忧虑,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中行进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