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

廊庙补天手,夷夏想威名。

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

二百年来章贡,前赵后萧相□,今古两豪英。

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

魁躔邈在霄汉,薄宦偶趋承。

山见崆峒秀丽,水见玉虹清绝,犹愿见先生。

寄语二三子,洙泗在江城。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快阁上绣使萧大著》是宋代文人徐鹿卿所作,词中表达了对萧大著的敬仰和对儒家文化的向往。"廊庙补天手"赞誉萧大著在朝廷中的才华和影响力,如同补天之才,威望显著。"上前张胆明目,倾倒汉公卿"进一步描绘了他敢于直言,令人敬畏的形象。

词的下片回顾历史,提及章贡、前赵后萧的名相,将萧大著与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相提并论,强调他的不凡地位。"四海望霖雨,可但总祥刑"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期待,希望他能带来公正和福祉。

"自儿时,文字里,已心倾"表明词人从小便对萧大著心生敬仰,而"魁躔邈在霄汉"则形容其高洁的人格如星辰般遥不可及。"薄宦偶趋承"表达自己虽为微官,但仍有机会接近并学习萧大著。词人还借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萧大著清雅风范的向往。

最后,词人以"洙泗在江城"寄语他人,意指儒家学说在萧大著所在的江城依然发扬光大,呼吁人们向他学习。整首词情感真挚,赞美了萧大著的同时也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收录诗词(204)

徐鹿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藏书家。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 字:德夫
  • 号:泉谷
  • 籍贯: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
  • 生卒年:1170—1249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寿林府判

别驾映旋轸,父老绕称觥。

西风底事于役,造物岂无情。

知道神生崧岳,大庾岭边和气,未足助欢声。

小试活人手,详谳命公行。赣滩石,青原雨,快阁晴。

西江一带风物,尽把祝长生。

福与此江无尽,寿与此江俱远,名与此江清。

江水直到海,公亦上蓬瀛。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庚]韵

汉宫春(其一)和冯宫教咏梅,依李汉老韵

庾岭梅花,到江空岁晚,始放南枝。

岂徒冰雪蹊径,不受侵欺。

孤高自负,尽炎凉、变态无期。

便瘴雨、蛮烟如许,淡妆也不随时。

未肯移根上苑,且竹边院落,月下园篱。

除却西湖句子,此后无诗。

向□红紫,要十分、妩媚因谁。

算只有、天怜清苦,纷纷蜂蝶争知。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汉宫春(其二)重和

吏隐南昌,问盘根几世,长子孙枝。

仙风道骨如此,信不吾欺。

素姿倾国,□难昏、坐觉愆期。

算好与、水仙作配,又还恨不同时。

岁晚寻盟有几,早兰辞湘浦,竹谢东篱。

自向月中弄影,雪里评诗。

角声吹动,这一天、清兴关谁。

刚唤起、赤松孤竹,此心惟许君知。

形式: 词牌: 汉宫春

贺新郎.钱郭府判趋朝

解组轻千里。趁朝来、风高气爽,波平如砥。

试问馀恩深几许,江阔秋清无底。

看两径、棠阴舞翠。

明月归艎轻似叶,只梅花、香里诗千纸。

端不愧,西江水。谪仙才气兰亭字。

更清姿雅度,修竹长松标致。

官职几人曾此过,萱草春风谁似。

任彩服、蹁跹娱戏。

去此云霄真一握,算令公、勋业浑馀事。

中书考,从今始。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