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

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

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翻译

昨天的小船停靠在岸边,我独自站在高亭中长啸,目光远眺,望着那无边的闲云。
前方的山岭上急雨倾泻而下,穿过溪流,带走了人间的炎热气息。
傍晚的乌鸦栖息在树梢,天边的野鸭归巢,满眼都是浓厚的秋意。
天真无知的孩子和少女们欢庆新来的清凉,却未察觉秋风又起。

注释

扁舟:小船。
危亭:高亭。
啸:长啸。
闲云:悠闲的云彩。
急雨:快速降落的雨水。
人间暑气:人间的暑热。
暮鸦:傍晚的乌鸦。
落凫:归巢的野鸭。
秋意:秋天的气息。
痴儿騃女:天真无知的孩子和少女。
新凉:新来的清凉。
西风:秋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扁舟、危亭、前山急雨等意象,将秋日的寂寞与凉爽传达给读者。"目断闲云千里"表明视线之远,亦暗示了心境的开阔与孤独。"尽洗却人间暑气"则是用急雨来比喻夏日热气被秋风所消散。

"暮鸦木末,落凫天际"勾勒出鸟儿栖息于高处,偶尔有飞鸟掠过天边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秋意浓郁。至于"痴儿騃女贺新凉"一句,则是描写孩子们对于秋风的喜悦,但他们并不懂得"西风又起",即秋风的到来预示着季节更替,这里蕴含了对时间流逝与无常的人生感慨。

诗中没有直接表露悲伤的情绪,却通过景物描写和孩子们的天真行为,巧妙地传递出一种淡淡的秋意哀愁。整体上,此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长,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独特的情怀。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鹊桥仙(其二)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

到头人事控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

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度。

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酹江月/念奴娇(其二)梅

晓来窗外,正南枝初放,两花三蕊。

千古春风头上立,羞退秾桃繁李。

姑射神游,寿阳妆褪,色界尘都洗。

竹扉松户,平生所寄聊耳。

堪笑强说和羹,此君心事,指高山流水。

陇驿凄凉,却怕被、哀角城头吹起。

此处关情,为他凝伫,淡月清霜里。

巡檐何事,岁寒相誓而已。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一)瓜洲会赵南仲端明

红尘飞骑,报元戎小队,踏青南陌。

雪浪堆边呼小渡,吴楚半江分坼。

岁月惊心,风埃迷目,相对头俱白。

杨花撩乱,可怜如此春色。

谁道燕燕莺莺,多情犹自,认得年时客。

重唱江南肠断句,为我满倾云液。

画鼓舟移,金鞍人远,一饷烟波隔。

斜阳冉冉,依然无限凄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酹江月/念奴娇(其三)暇日登新楼,望扬州于云烟缈之间,寄赵南仲端明

半空楼阁,把江山图画,一时收拾。

白鸟孤飞飞尽处,最好暮天秋碧。

万里西风,百年人事,谩倚阑干拍。

凝眸何许,扬州烟树历历。

应念老子年来,浮名浮利,已作虚空掷。

三径才寻归活计,又是飘零为客。

回首平生,惊心双鬓,容易成凄恻。

尊前一笑,且由醉帽敧侧。

形式: 词牌: 念奴娇